mayatouche posted on 09/01/2009
斯蒂格里兹的诺贝尔奖,就是因为他在信息经济学方面的研究。这是““信息”条的一部分。
The standard theorems that underlie the presumption that markets are efficient are no longer valid once we take into account the fact that information is costly and imperfect. To some, this has suggested a switch to the Austrian approach, most forcefully developed during the 1940s and later by friedrich hayek and his followers. They have not attempted to “defend” markets by the use of theorems. Instead, they see markets

口臭
年轻的时候
我们不懂得口臭
当爱情之火燃烧
你的口和我的口
反复粘连
难舍难分
你的舌和我的舌
交叉相错
如藤缠绕
你的牙和我的牙
不停遭遇
像碰碰车
偶尔,我们也有尴尬
那就是短暂的分开
发现口的周围
是粘的唾液
但也是仅仅用手背擦擦
便又投入战斗
大脑
忽略那一瞬间的异味
今天我老了
如同别的人一样
人不分男女
业不分高低
贴近说话
闻到的
无非是口臭
回想当年
还是天真好啊

朱老剑客朱老剑客 posted on 08/31/2009
看完了《通古斯卡火球之谜》,澳大利亚的萨伦德拉·弗马著,梁鹿亭、王芬芳译,南海出版公司2005年11月第1版第1次印刷。这是一本儿超级牛逼的科普书!两三年前月水社社长秀铮三段向我隆重推荐这本儿书,说非常脑淫,应该作为月水社必读,当天下午我们逛中关村新华书店的时候我就把这本书买下来了。我这里收集的富有脑淫精神的科普书不多,所以今天看完了这本书——总共花了不到12个小时吧,非常好看,所以就看得快了——心里倒有些怅然,感觉以后不会再有这么爽的阅读感觉了,应该再雪藏一段时间。不过去年是通古斯卡火球100周年,我现在已经有些晚了

朱老剑客xw posted on 08/29/2009
v"国际玩笑" 月球岩石变木头
这块“月球岩石”本是“国礼”。
荷兰国家博物馆珍藏的一块据说是人类初次登月时采集的月球岩石,竟是一块石化木头。
这块"月球岩石"是在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上登月后不久,由美国大使米登多夫赠送给当时的荷兰首相德瑞斯的,目的是纪念当年三名宇航员对荷兰的访问。
德瑞斯一直把这块"月球岩石"当作宝贝一样珍藏。直到他1988年去世后,这块"月球岩石"才被其家人捐赠给国家博物馆收藏。
21年来,这块"月球岩石"一直是荷兰国家博物馆最受重视的展品之一。
该博物馆曾为这一展品

·吴鑫岩·
无论医学还是心理学都承认人与人之间是有很大差别的,因此在社会中自然会形成一些阶层。儒家把人分为两个阶层,有“上智下愚”的说法;而毛泽东则将其颠倒过来:“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人们在体格上的差别是一目了然的,在智力上的差别也比较容易测试。然而,人们在更深的意识层次上的差别就不那么明显了,而其对人的影响却远胜于前两者。如果我们对这个层次有所了解,就可以更清楚地认识自我,他人以及整个社会。生物学认为体格与智力主要靠父母的遗传,至于深层的意识结构只有佛教可以给出解释:它来自过去生生世世所造作的

·吴鑫岩·
自古以来,人类就一直在苦苦地追问这样一个问题:人生的意义何在?如果这个问题过于困难,我们不妨想想一个稍微简单一些的问题:活这一天的意义何在?如果这个问题也不好回答,我们可以再换一个更直接的问题:我们为什么做那样或那样一些选择?如果一个人对这样一些“无聊”的问题感兴趣,就开始进入了“老年人”阶段。
有选择就意味着有某种自由,同时也可能带来矛盾与痛苦。人们在做选择时总会有一些依据或标准,如果有两个以上的标准,就有可能出现冲突。动物的生活比较简单,因为它们可以按照本能的需要来生活。动物的生活准则

小蜜蜂xw posted on 08/28/2009
「文化血缘」「族群结构」与中美关系 (陈 勇)
http://www.mingpaomonthly.com/cfm/Archive2.cfm?File=200907/feature/01a.txt&Page=1
现在是二十世纪中以来中美
关系发展史上最为风平浪静的时期,给未来两国间的良性互动提供契机。但是,两
国之间缺乏强韧的纽带,双边关系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突现于常为人忽视的文化
因素在美国外交策略形成过程中的至关重要性。本文借助「文化血缘」和「族群结构」
这两个概念,从文化了解和社会结构的角度来探讨中美关系的现状和未来。
利益非美外交唯一考量
毋庸置疑,中美关系的走向,与日益

CNDer废名 posted on 08/26/2009
一个美国真正意义的royal family的最后一个男子去世了,这个家族不是靠血统而是靠对国家的牺牲来建立起高贵气质的。肯尼迪兄弟们多少代表美国精神:喜欢冒险和理想主义。
有时候到当年JFK喜欢去的餐馆吃午饭,看到照片上餐馆忙碌时他出面帮忙的情景。感觉这个家族是有强烈平民意识的贵族。

exiulah.s posted on 08/30/2009
博尔赫斯和伍尔芙
作家朋友远道而来,聊天时发觉我们都对博尔赫斯感兴趣。这已经不是第一次碰到喜欢博尔赫斯的人了,而且,似乎喜欢博尔赫斯并不是时髦的文人风气,往往是在偶尔提起时才发觉他原来是个受欢迎的主。
几年前,曾经托回国的朋友带买一套博尔赫斯全集,可是朋友转了一圈书城却没有找到。这让我怀疑起严肃温情的作家作品在国内的生路。可是旧金山朋友却告诉我,他去过成都一个酒吧,就叫博尔赫斯酒吧,女老板是个博尔赫斯死忠迷,服务员人手一本博尔赫斯的作品,吧台上随时有博尔赫斯的著作,任来客翻阅。
那真是浪漫透顶的事,我当即表

ahuimaya posted on 08/30/2009
囚禁脚丫子。

Hair
THIS GIRL, this Susan Reed, was an orphan. She lived with
a family named Burchett, that had some more children, two
or three more. Some said that Susan was a niece or a cousin
or something; others cast the usual aspersions on the char-
acter of Burchett and even of Mrs. Burchett: you know.
Women mostly, these were.
这个女孩,这个叫苏珊-李德的,是个孤儿。她跟一个姓布尔切特的家庭生活。那个家庭另有几个孩子,两三个吧。有人说苏珊是这家人的侄女或是表亲什么的;别的人则对布尔切特的性格,甚至

·吴鑫岩·
人类早期的生产方式主要以狩猎,捕鱼和采集果实为主。在这一阶段,人类就像大自然的幼儿,只需要索取,并不需要劳作。这一漫长历史时期造就了“童年人”的性格:只追求眼前收益,而不顾长远后果。然而,人类不是大自然的“宠儿”,其要求并不总能得到满足,此时就会面临生存危机。此后,人类的生产方式进化到了畜牧业和农业,在大自然的护佑下人类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来谋生。俗话说:“求人不如求己”,农牧业的生产方式使人类的生存更有保障。这一时期造就了“少年人 ”的性格:期待未来,克制欲望,墨守成规。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吴鑫岩·
随着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人类社会开始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也就是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手工业的特点是专业化,其中包括金属冶炼和加工,制陶和纺织等行业。此外,还出现了宫廷乐师,建筑师和医师等专业。在古代这些专业人士的社会地位比较低,也没有正规的学校来传授技艺。所以,这些专业技术主要以子承父业的方式来继承,由此形成了各种“世家”。经过世世代代的不断熏陶,在一些人的深层意识结构里埋下了某项专业的“种子”,因此会对做某些事情有特别的偏好和特长。在心理层次上,我们不妨把这类人称为“青年人”。
社会上各

·吴鑫岩·
继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陆续出现以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导致了第三次社会大分工,也就是商业的形成。虽然商人不直接从事物质财富的生产,但是,这一行业却对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力有着的举足轻重的影响。作为生产与销售的中间环节,商人需要具备一些特殊的素质和能力。其一是要善于与社会上形形色色的顾客打交道,这样才能把商品推销出去。其二是要对市场供求有敏锐的嗅觉,以便在买进和卖出之间做出明智的抉择。为了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生存,商人不得不放弃对虚荣自尊和清规戒律的执着,而是采取“兵无定势,水无常形”的实用主义。

moab浮生 posted on 02/01/2008
http://www.politicalcompass.org/
+ is mean = (-3.26, -2.32)

草叶July posted on 08/08/2009
芝加哥的冬天
今年的夏天还没热过,今天有点热,预报90度,早晨还很凉,中午出了太阳,开始增温,我却想冬天了。
芝加哥的冬天很冷。有时,可以一连几个月雪花纷飞,风也大,呼呼地吹着,枯枝碎叶冰霄在风里穿梭旋转,如同飞沙走石。
我却爱在这样的天气里,去看密执根湖的波浪。这个时候的湖面上,浮冰飘来荡去,顺着风向,最后跌落在岸边荒芜的岩石上。湖水涌起一波又一波的浪,此起彼伏,有时候是铅灰色的,有时候却是沙漠般的金黄。
沿岸的城市却是繁忙的,高楼林立,公路上车流不息。芝加哥是个年轻的城市,毫无时间经过的沧桑。我甚

讨论过没?刚看过。ca me touche...
-----------------------
◎简 介
这是一部即兴纪录式的剧情片,它透过拍摄巴黎一所学校一年多的上课情景,用上了真正的老师与学生,来将影片主题围绕在师生关系上。影片紧紧聚焦于这间室里的一举一动,不偏移到学生的生活或老师在校外的情形。即使它完全就在课堂发生,却依旧提供了一个现在法国多种族人口现象的丰富缩影。
Francois(Bégaudeau)是个有爱心的法国老师,他善待自己的学生且努力克服许多学生表现出的暴力天性、莽撞态度以及缺乏规矩。教室里人声顶沸,Francois时常苦于在这些太

谣言自生风
方壶斋
我发现谣言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最近从同事的闪烁言辞中我发现,我的单位有传播关于我的谣言的。这些谣言倒也不是什么严重的指控,只不过是涉及两个话题的闲话。一个话题是色,一个话题是钱。在色的方面,无非就是说我跟某某单身老师逛街了,或者我追某某老师了。
在钱的方面,无非就是说我不吃不喝地存了大量的钱财。
有意思的是,我自己大力宣扬的东西,反倒没有人说。比如很多同事都读过我写的文章,知道我喜欢墨西哥女孩子,或者至少是像叶公好龙那样喜欢墨西哥女孩子,但是没有听说有人传言我有个墨西哥女朋友的

mayaConnie posted on 08/26/2009
读者文摘破产了。 我和领导都很惋惜。在国内学英语那会儿,就喜欢读这本小书,简洁易懂,平淡温馨。 儿子说那是个很conservative的刊物,对我们的唏嘘感叹不以为然。
我是到了美国以后才对Conservative和Liberal有点认识, 从这个角度回头想想读者文摘, 感觉怪怪的。记得在国内还看草原小屋,也甚是喜欢。 我那时因为厌倦了杨白劳式的窝囊, 对所有开明乐观,独立自主的穷人都甚是喜欢。 前些日子纽约客有一篇Wilder Women, 写Little House的作者母女, 也谈到她们的political beliefs。 忽然意识到草原小屋原来也是本很conservative的书。
Co

maya鹿希 posted on 07/14/2009
听说你喜欢,赶快刨出来送你。萨德的老家在法国南方小镇 Lacoste (不是做 T-shirt 的那家人)。当年办爬梯寻欢作乐的城堡败落成这样了,似乎没人感兴趣来收拾,想当年他的后人连萨德这姓氏都放弃了,可见当时的世俗压力之大。其实,这都是虚伪做崇,满口道德经书的往往非君子也。
萨德的城堡没人管,但还是有萨迷惦记他想念他,特出资请一艺术家塑了他的头像于城堡前,走进一看,美男一个也! Quiz: 猜猜这位萨迷是谁来着?

阿姗rzp posted on 07/24/2009
生日 Birthday Green
2009.07
I do not recall anything special related to my birthday in my childhood or adolescent years. In fact,
my memory to my birthday events is down to less than five, four to be exact.
Birthday has been a yearly highlight for her as far as I can remember, after I became her mother. In my
adult life, I actually surprised my friends many times when I remembered their birthday. Came to
this self-realization this morning, I made a mental note to myself, whatever I am writing

Chavin Gold
http://www.precolumbiangold.com/chavin.htm
Chavin Stirrup Spout Bottle
This hammered gold vessel with its distinctive stirrup-shaped neck was made by the goldsmiths of the Chavin culture of Peru that flourished between 900 and 200 BCE. Chavin goldsmiths excelled in working gold sheets to make fine ritual objects.
Hammered Gold Plaque, 400-300 B.C.
- H. 8 3/4" (21.

鹿希July posted on 03/03/2007
新英格兰
昨夜,飞回芝加哥已经半夜了。
一路上,读博尔赫斯的诗。他的诗里那种深入骨髓的宿命感和时间,空间, 宇宙的交错,对命运的叹息,都让我喜欢。他的语言神秘而简单,充满寓义。这首“新英格兰”写于波士顿的剑桥(我译的),这短短的几句,有梦,时空的转换,往昔和现今同时出现,联想和现实交替,生和死的惘然。。。我也如此,昨天在剑桥,那里“是一幢幢红色的房子,和死去的叶子上脆弱的铜锈”,此时,我在芝加哥,“今天这般长,昨日却短,我走着,却不知道何处何时”。
我梦里的形状和颜色已经变了;
现在,是一幢幢红色的房

moabJuly posted on 05/15/2009
昨天下班,我去芝加哥美术馆(Free Night) ,这里以收藏法国印象派画家而出名,很多高更,梵高,莫奈,罗丹。。。的作品。去过很多次,这次突然发现有很多幅莫奈在挪威画的画,我以前还真不知道有这桩事,说是他和一个侄子(?)去那里,专门画山和海,可惜我没带相机,在网上也不易找到他那段时间的作品。(我最喜欢他的一幅海和船的画,可惜找不到,下周再去记得带相机)
其实真迹比印刷品颜色要黯淡很多,但是站在真迹面前,那种感动是深刻的,真好像透过几百年的时光,看见了画家本人,尤其是梵高和罗丹,那种一触即发的激情只有看他们的真迹才

写不完这个了,贴在这逗乐吧
马大虎的罗曼史
方壶斋
一.
马大虎最近烦得很。他本来在贝勒大学教中文教得好好的。一个人悠闲自在,无牵无挂。每天下了班上上网,聊聊天,晚上到校图书馆听听老唱片,周末根据报上的广告按图索骥地参加一些免费的文学和艺术活动,星期天到桥下教会参加礼拜,跟老美教友聊聊天,吃点自己不会做的美国饭,忏悔忏悔一周里的私心杂念,倒也自得其乐。有的时候他的确觉得这样的日子似乎单薄了一些,所以当同事给他牵线认识了湖南春餐馆的老板娘,中年守寡的李金枝以后,马大虎倒也跟这个女人交往了一阵。但是

小蜜蜂七格 posted on 09/08/2004
现代巫术的生存环境
在奥运会闭幕式上,一位希腊小女孩回头凝视着火炬片刻,忽然鼓起小腮帮子猛吹了一口气,镜头立即切到体育场另一端那根巨大的雪茄式的火炬,我们看到它熄灭了。
全场掌声雷动。
除了半夜不睡觉的小孩子对此远距吹灭法可能会深信不疑外,相信绝大多数看多魔术表演的成年人,会以科学的经济思维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这是导演事先安排好的:一旦吹气动作出现,立即让工作人员将火炬熄灭,同时导播镜头将这两个景象连接起来。
可见巫术至少包含了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它的内容层面,在这里它用互渗律替代了因果律,以至

小蜜蜂gz posted on 08/10/2009
戴晴送了我一本她的新书,“在如來佛掌中:張東蓀和他的時代”。本来以为不过是讲一个燕京大学教授的小故事,读了才知道张的个人遭遇不过是一根引线,书中讲述的却是历史转折背景下的时代的大故事。风格很象她以前写的关于王實味故事,都是从个人的遭遇反映历史。书中引用了大量翔实的史料,仅参考文献就列了十页。读起来象是一篇史学论文,有很强的可信度,又象是一本小说,有很强的可读性。讲述中共历史的文章多如牛毛,但象这样严谨的风格却几乎绝无仅有,反映了作者集工科训练和记者生涯而成的功力。在后记中,作者说:我们“拼死也要挣回本属于自

朱老剑客朱老剑客 posted on 08/27/2009
看完了《红色纪念碑》,郑义著,1993年华视文化公司出版。这是从网上下载的,我感觉是扫描后校对本,能够看出原书是繁体字竖排版的,校对的水平粗糙了些。当时我本来是想看“tunguska”的,可因为从网上下载stockhausen还差0.8%就完成了,所以当时就没关电脑,翻出一本儿电子书看,等着,紧接着就发生了三天痛苦残酷而又揪心的阅读。
可是呢,这里是百度,敏感词很丰富的地方,而且又是敏感时期,站起来了60年,拖拉机进城20年,禁止做早操10年,是吧,所以不能说得太多。又可是呢,这本儿书的主旨是“并”,虽然最后的“最深刻”落到了极权,这点

转基因大豆究竟安全不安全?
--------------------------------------------------------------------------------
作者:黄昆仑 来源:中国科技成果
基因作物的发展
基因工程技术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食品工业中应用,其标志是第一例重组DNA基因工程菌生产的凝乳酶在奶酪工业的应用。全球已有17个国家种植了转基因作物。
截止2004年,全球商业化的转基因食品共有16种,包括:油菜、棉花、大豆、玉米、番茄、马铃薯、甜瓜、番木瓜、甜椒、甜菜、西葫芦、转牛凝乳酶基因工程菌、转基因面包酵母菌等。其

Joey令胡冲 posted on 08/27/2009
微软“黑白”照片招致种族主义批评
微软波兰网站上经过修改的照片
著名计算机软件公司微软公司由于把公司网站照片上的一名黑人修改成白人,遭到严厉批评。
在这张照片上,微软公司的三名雇员正在围桌开会。微软美国网站使用的原版照片显示,参加会议的一名雇员是黑人。
但是在微软波兰网站上,这名黑人男子的头被换成了一名白人男子,尽管他的手仍然是原来的肤色。
微软美国网站上的原始照片
微软已经从网上撤除了这张经过修改的照片,就此公开道歉,同时表示将调查是谁修改了照片。
在照片上的三个人之中,另外两

(c) 2010 Maya Chilam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