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thsharers 王美富zili posted on 09/06/2005
海岸 李笠 (王家新) 北岛。。。。。。
继王 北 二人对保尔。策兰诗歌翻译争论以来,又有译家和诗人之间的龃龉。。。。。。这个问题你怎看?
—————————————————————————————————
继李笠之后,翻译家海岸再次撰文炮轰北岛
发布日期:2005-08-29 18:46:49 作者:海岸 点击指数: 332
本站记者小鱼儿2005年8月29日综合报道,北岛在中国大陆文学杂志《收获》开专栏讲诗歌,已经很久了,他对前人翻译的国外诗歌多有微辞,引起了李笠等诸多翻译家的不满和撰文反击,如李笠授权本站首发的

A senior reporter for a Western media outlet stationed in Beijing for many years captured the essence of the concept in talking about how China has evolved. A few years ago, he says, the most hotly debated topic in China was at what point it could become part of the G-8. Then two years ago, American scholars reduce

mayamaya posted on 07/14/2011
sevenstarHello posted on 08/17/2011
如题。

中秋忆旧
方壶斋
中秋节,我们插队那地方叫八月节。这是仅次于春节的一个节日,因为这个节日,村子里分猪肉。我至今仍然记得我们小队的“傻子”队长在场院上守着地上的一堆堆猪肉等着社员来领的情景。
对于我们知青来说,有猪肉吃当然是一件好事,不管我们能够分得的有多少。分给知青的猪肉,统一交给食堂处理,因为我们自己没有灶,做不了饭。
不过有一年冬天,我们有幸在食堂的灶眼里发现一头被烧死的小猪。因为我在队里喂过猪, 也看过杀猪, 外加上我也有解剖动物的热情,那头猪就归我收拾了。 猪皮是没有什么吃头的, 就学着老农的做

晚上睡觉最忌讳噪音。老墨的引吭高歌已经让人不堪忍受,但是那毕竟还是音乐。如果碰上不是音乐的噪音,就倒霉了。本地附近就有飞机场,常常有飞机低空飞过,轰鸣之声,振聋发聩。不过那也仅仅一瞬间而已。昨夜上床不久,耳边突来噪音,不同寻常,类似金属之弦的声音噌噌地 刺耳得紧。原来是来了一架敌机,蚊子。从前在国内的时候,睡觉也没少跟蚊子打交道。不过那个时候有蚊帐。先是睡单人床,军队的白蚊帐。有的人放蚊帐之前先驱赶蚊子。其实这是徒劳。蚊子狡猾大大地。我直接把蚊帐放好。

mayamaya posted on 08/24/2011
涉及种族的发言总是应该小心,以免触犯政治正确。但是google一下I hate..... music, 填进去不同的民族,你会得到不同的结果。I hate Chinese music 结果不多,而I hate mexican music 就能发现很多共鸣,包括视频。这说明这个问题已经超越种族。老墨音乐在社区内已经成为公害。别说开party的时候,搭起大棚,全然不顾邻居,音乐可以放得震天响,就是平常,屋里面的音乐可以放上几个小时入夜。即便声音比较低,够不上报警的水平,但是那种低音贝斯还是很有穿透力。常常是你听不到什么音乐,只听到嘣嘣嘣。这种声音,虽小也很讨厌。而那些人家里有老婆

Keyaanmaya posted on 08/07/2011
Verle林耕 posted on 03/26/2003
佛拉明哥的音乐灵魂- 吉他
林耕、玛雅编译
吉他(guitar)在欧洲的始祖有曼陀林(MANDOLIN)和古老的鲁特琴(LUTE),如果从民族乐器的角度来看的话,则各民族均有类似的乐器。例如:美国有绷上鼓皮的班卓(BANJO);俄罗斯有三角形的巴拉来卡(BALALAIKA);中国有琵琶、三弦、柳和月琴;印度则有西塔(CITAR);日本有三味机等。 有柄的弹拨乐器在古代早已存在,从公元前三十至二十世纪的近东和古埃及遗迹及雕刻中可以证实。
在东方,中国古代虽有过琴和瑟,但有柄的弹拨乐器基本上是在汉代才从西域传入。因此可以说有柄的乐器是起源于古

阿楠July posted on 04/11/2008
天魁星呼保义宋江 宋江,人唤“及时雨”。早先为山东郓城县押司,整日舞文弄墨,书写文书,是一刀笔小吏。晁盖等七个好汉智取生辰纲事发,被官府缉拿,幸得宋江事先告知。晁盖派刘唐送金子和书信给宋江,宋江的老婆阎婆惜发现宋江私通梁山,趁机要胁,宋江怒杀阎婆惜,逃往沧州。被迫上梁山。后宋江做了梁山泊首领。 受招安后,被宋徽宗封为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最后被高俅用毒酒害死。

81Alan posted on 05/06/2007
【诗经·国风·郑风】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情到浓时
不能拥抱的爱
总要软下去的
这般的无奈
我的心仿佛已被掏空
剩下的身
已经完全无力支撑
眼泪
一滴一滴地干了
每一个细胞
都在欲火的燃烧中焦黑
我想责怪你
闭眼
我仿佛也看到了你焦黑的细胞
你如吸血鬼般
夺命地去吸着那殷红的鲜血
那不属于你的血
甚至有点儿肮脏的血
不过它救了你的命
你焦黑的细胞
又开始泛红了
你粉白粉白的脸
泛起了红晕
空虚的灵魂
在小妖的媚笑中
流汗
那一夜, 一整夜地流汗
荷的清纯
与那救命的浓烈的咸湿的血腥相比
那

maya林耕 posted on 03/26/2003
佛拉明哥的各个曲式
林耕、玛雅编译
所谓佛拉明哥的各个曲式,基本上是以歌曲为主。历史上通常是先有某种歌的曲式发展出来,然后才有某人在后来的某个时候以之入舞。近期可考的,有El Faico之发展Farrucas为舞蹈;有Vincente Escudero之以Siguiriyas入舞;有Antonio Soler Ruiz人称“Gran Antonio”将Martinete拿来跳舞。所以佛拉明哥的歌曲,并非每种曲式都有与之相对应的舞蹈。
下列诸曲式是常见者,别种曲式有一样的循环节奏,只是调性不同而已。例如Caracoles、Remoras、Mira bras都可以归为与Alegrias 一组;Cana、Polo同Solea ;而Li

观天下maya posted on 06/01/2011
六月四日是我来美国20年纪念日。这一年来,我跟大多数的咖啡客在生活、审美、以及探索上都有了不同的追求,我跟自己的从前也已经告别,我希望咖啡今后走向不同的道路。 我已经重新定位玛雅咖啡未来的方向了。希望大家离开这里,我对从前没有眷恋

mayamaya posted on 06/30/2011
"TWO *REAL* GUNS POINTED AT ME": how the FBI raided Anonymous

自立自立 posted on 06/22/2011
……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鉅公难得此才清
(汪精卫诗词简评)
毛翰
汪精卫(1883~1944)名兆铭,字季新,号精卫,生于广东三水。汪氏附逆前,也算是民国的一个头面人物。他十八岁考中秀才。1904年赴日本留学,入法政速成科。1905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参与组建同盟会,被选为评议部部长。《民报》创刊后,与胡汉民、章太炎、朱执信等先后任主笔。1906年后到南洋设立同盟会分会。1910年3月谋刺摄政王载沣被捕,武昌起义后获释。与杨度联合发起国事共济会,呼吁南北停战议和。1912年月与陈璧君结婚后去法国留学,二次革命时一度回国。1917年回国,赴广东从事党务。1924

嬉戏——欣赏巴托克管弦嬉戏曲(2):
缓慢的柔板
一个四月的念头
挑动我追逐的欲望
十万八千无边水
几双铁鞋几座城
捕获在梦中
心动的时刻暂停——
叫醒自己
去取放在床头的眼镜
夏雨踩着切分音符
追赶时光
思绪混杂回忆和畅想
混沌的概念 模糊的星云
最终受命于一个
仅仅一个 清晰的名称
因此多元决定
符号在秋末的躁动中
溜下弗洛伊德的沙发
试图夺路窗口
却被慢镜头框架
严谨地框架
虽是自发自生
十月的浪漫停留在梦境
革命尚未成功
期望是水的分子
小憩在化学试管
等待是不开的壶
总在目光

浮生小麦 posted on 05/24/2011
那篇BBC的研究是neutral theory 这一派。
群体遗传学:
http://en.wikipedia.org/wiki/Population_genetics
中性理论 vs. 自然选择:
http://en.wikipedia.org/wiki/Neutral_theory_of_molecular_evolution
The neutral theory of molecular evolution states that the vast majority of evolutionary changes at the molecular level are caused by random drift of selectively neutral mutants.[1] The theory was introduced by Motoo Kimura in the late 1960s and early 1970s, and although it was received by some as an argu

秋子秋子 posted on 05/27/2011
好久没来咖啡了,问各位好!
先贴一幅画吧!又是刘溢的,
据说《别拦哥 哥属于共和国》这幅 油画 一人来高 。完成有三个月了。
这幅画很诡异,这位画中的“哥哥”穿着长衫,面部像毛,但又不神似,额头,发
型却像邓,很突出的是他的手势是江的。好似他在不卑不亢地争脱一群裸女的诱惑和阻
拦,口里在说着画的标题语“别拦哥 哥属于共和国”!刘溢的画一直喜欢让裸女说
事,这幅画里也一样,让我看了思索半天,也只能解译出一两位。招贴到咖啡来,
知道这里的老咖啡都

老瓦July posted on 05/31/2011
至今为止,这三本书的第一句话让我无法忘怀:
1)梅尔维尔的小说《白鲸》:
“你就叫我以实玛利吧。”
2)杜拉斯的《情人》: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来告诉你,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3)麦卡勒斯的《心是孤独的猎手》:
“镇上有两个哑巴,他们总是在一起。每天清早,他们从住所出来,手挽手地走在去上班的路上。两个伙伴很不一样。带路的是那个

小麦小麦 posted on 05/16/2011
实在,,,太好笑了。。。。。。。。。
鼎晖创投合伙人王功权高调宣布私奔
http://news.hexun.com/2011-05-17/129662177.html
和讯消息 知名投资人王功权16日深夜突然宣布“放弃一切,和王琴私奔了”。网友迅速八卦出王琴为江苏中孚投资创始人,34岁。王功权(50岁)原来网名叫VC007,爱好写词,婉约派风格。

周末到动物园看猴子,顺便看了植物园才开张的Spanish Paradise,此布局比古巴
或新加坡兰花展要大,堪比去年的艾米丽花园展。花园离不开诗人,恰好有一位西班
牙的通灵诗人洛尔卡,他的诗无论成诗片断,管他放在什么角落,都与花园完全贴
合。这里有一段管子,当然,照片上的比真的好得多:

小麦浮生 posted on 12/11/2010
戏博(1-23): http://www.mayacafe.com/forum/topic1sp.php3?tkey=1270300352
====
(24)
前日看到王珮瑜和丁晓君《坐宫》盗令箭一段对唱的视频,好听极了,听得我眼湿心热,以前听这段没有过这般感觉。这段快板对唱太popular太讨好,以至于在得到听觉快感的同时已很难再有新意。这新意非指新鲜,而是让人眼睛耳朵一亮的同时有什么东西慢慢沉潜下去,由耳及心。
丁晓君的嗓音清亮、甜润、干净,听来舒心润肺。这视频没有近景所以看不清扮相与表情。看过

xwxw posted on 05/27/2011
人一变懒,记忆力都跟着衰退。前些天提到二战中美的录影,想等着近纪念节写一个
贴子,忽然发现隔了两周记忆与精力都不济。以为可以躲过一截,不料小麦又把旧
贴顶起来了,言之凿凿,也不好装糊涂推却。最近纽约公共图书馆中央部把所有的
录影带都放在一层,让我这个不喜欢索引的人有得好看。先前是肯尼亚回来找肯尼
亚电影,看了几部,Constant Gardener相当好,又现代。还有一部德国的Nowhere
in Africa,有许多自然景象,相当古典。找一部肯尼亚Mau mau革命的Enough is
enough未果,找一部Oath,倒有,在纪录片一部(后来在别家图书馆找到同

xwxw posted on 05/31/2011
最近借了一套英国出的探险家纪录片Great Adventures, 系列有如下一些人物:
Chirstopher Columbus
Sir Francis Drake
Sir Walter Raleigh
David Livingstone/(Stanley)
Robert Falcon Scott
Ernest Shackleton
不是很好的一套,但值一看。当然哥伦布可免了,也是非洲回来看到列文斯敦感到
格外亲切,一直也很喜欢Walter Raleigh的传奇。Drake在我印象中一直不佳,但
此系列的英国家主义色彩浓,也不得已,国家就象私家都等着发迹。后面两位是南
极探险,原先真还不熟,也是周末到期有人HOLD不得不看,就先看了Shackleton。
这极地探险

守望古典守望古典 posted on 05/04/2009
一
如果一定要用味道来形容,似乎勉强可以说,莫扎特的音乐偏甜,勃拉姆斯的音乐偏苦。如果再发挥一下,还可以说贝多芬偏辣,柴可夫斯基偏酸。
前面三个不太会有争议。关于柴可夫斯基的“酸”,可以拿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来说说。这部作品据说有某种技术缺陷。这缺陷是什么我说不上来。这曲子有点“拧”倒是真的,这“拧”的意思就是哪儿不顺,比如第三乐章,一开头就出来几个跌跌撞撞的音,好象一个人喝醉了酒,眼看要倒地,让你替他捏把汗,他却突然站起来了。这种“拧”的音乐会让听众产

(c) 2010 Maya Chilam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