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ha posted on 10/20/2010
《陈寅恪与傅斯年》是一部不同寻常的个人传记,他们在20世纪下半叶所遭遇的命运剧变,谱写了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哀歌。作为北大培养出来的学者,傅斯年先生对北大有一种特别的感情。1945年,他和毛泽东在延安窑洞同忆北大。这段被历史烟尘湮没的往事,今天读来,依然令人感慨。
乱世策士梦
1945年,在国共两党各不相让,且剑拔弩张的历史转折关头,第三党——即在抗战后期组建的中国民主同盟登场了。此同盟成员大多是散落于社会各界的儒生、策士,首领如章伯钧、罗隆基、黄炎培、左舜生等。他们幻想通过三寸不烂之舌,通过游说权变,实

疑问老瓦 posted on 10/19/2010
这个周末的WSJ Review版有几篇时论,光是标题就比较抓眼球:
What the Tea Partiers Really Want
Noble Patriots or Glorified Vandals?
In Chile, the Lessons of Isolation
Under Surveillance, And Celebrating - A dispatch from Beijing after the Peace Prize
专心读了第一篇,觉得又该是站队的时候了。给咖啡的国师曾经吐过心声,所有经济问题最后都归结为伦理问题,与土共的绝招恰恰相反哈——所有伦理问题都由经济手段来解决:))
What the Tea Partiers Really Want
The passion behind the populist insurgency

He was awarded the 2010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for his cartography of structures of power and his trenchant images of the individual's resistance, revolt, and defeat".
http://en.wikipedia.org/wiki/Mario_Vargas_Llosa
http://baike.baidu.com/view/1683683.html?goodTagLemma

Joey posted on 10/19/2010
Catch 22
被Tim Hortons的咖啡抓住了,成了新的瘾头。乡巴佬的饮料,不像星巴克的焦糊味,还要自己动手调配,在一群ipad和Lululemon之间打坐。九成都是去买超大杯的double-double,这个是本国文化的特殊词汇,意指双份cream、双份糖,服务员会用笔在盖子上写个“22”的字样。有时候也买一份糖,因为双份实在甜,不过见一些人居然买triple-triple,那差不多等于喝了一杯奶味糖水,里面掺了一点了咖啡而已。不买22的时候,多半是买“FV”,French Vanilla。干吗不买一袋咖啡回来自己做呢?因为秘诀在cream里面,那个可是买不

Joeyxw posted on 10/19/2010
清早一根烟
一根烟
味道好不好
全凭自己当下的感觉
不好
立马扔掉
身体不好的时候
不要说抽烟
哪怕是闻到烟草味
都受不了
清早点一根烟
味道不大好
留下半截
早餐、忙碌一阵
兴许有感觉?
10/19/10
===
咖啡烟君子不多,我对烟独自抒情。记得读老林奈,他举烟,抑咖啡,说咖啡让忧郁的
人更空虚。我知道咖啡激活脑力,烟也相类。但咖啡伤眼,引起肌肉抽搐千真万确。
最近发现瑞典好烟,Prince,口味不错!

JoeyJoey posted on 10/11/2010
咖啡网站已经积存了三万张左右的图片,放在那里无人探访。有什么好主意让这些图片能以适当的方式多出来露露脸?比如在首页随机显示一张图片?

这回忽必烈大展,倒没见到曹洞宗传人万松行秀,只有其弟子耶律楚材。临济高僧
中峰明本有一幅长轴,神色可鞠,转一幅。因为对临济一门后期传承不熟悉,也是
给自己一补习。
Portrait of the Monk Zhongfeng Mingben, 14th century
Yuan dynasty (1271–1368)
China
Hanging scroll; ink and light color on silk; Image: 48 5/8 x 20 3/16 in. (123.5 x 51.3 cm)
Lent by Shôkoku-ji, Jishô-in
Easily identified by his rounded face and slightly sagging eye

Joey芙蓉JJ posted on 07/30/2008
rzp老瓦 posted on 09/30/2010
无题
扮成祝福的星光缺席了
昨夜依旧两袖空空
我用整箱的黑暗装饰好房间
遍地出没的影子
聚散于我命中各个角落
拥抱、追逐
有如温习一幕转世的默片:
成熟的茧丝一年年剥离
再现更事之初那些漫天的异数
洗却四十载泥沙
又怎样化为身外之物
是,先是我的痛觉缺席了
木然隐形在复眼背后
亲睹有人赤脚
正孤单路过天堂的穹门
正回头伸过手来
指尖撼动我这染病的秋天
触灭的却是他的宇宙
――悼QL
2010.9

rzp小曼 posted on 10/17/2010
我的《法国之忆》为什么不见了?
希望得到一个合理解释。

Joey小曼 posted on 10/13/2010
1、 拉雪兹神父公墓
那天的雨
像来自城市的四壁
紫色街灯下
秋天,不比春天落寞
喜鹊,恬淡如画
守墓的树
裸露它复杂而善忘的心
诗人不与政客混居
其名字,钉住法兰西的地图
寻问者:
市肆如何能掩身一朵蓝荷?
拉丁的歌移种塞纳河岸
落叶,被收葬此地
皮亚芙还能抱怨什么?
最饱满的玫瑰
为她绽放,年年又月月
2、 Sebastian
你不曾躲过树林之箭
却从另一个星球回来
由塞纳河上岸
当时,夕阳在你身后
寻找,总在他处
你因此而懂得我的目光
归来的陌生人,遇上
故乡的过客
3、 圣

testmaya posted on 10/15/2004
海蒂.拉玛是奧地利银行家的女儿,在1930年代至40年代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因1932年主演史上第一部两点全露的电影Ecstasy而全球闻名。1966年出版争议性自传,为暴露个人情欲隐私之第一人。自此消失于影坛。除此之外,拉玛还是个贡献卓著的通讯发明家,手机的原理就是她发明的!拉玛逝于2000年1月19日。

xwxw posted on 10/17/2010
今天在博物馆看到以色列1996年发现的巨大的罗马时期Mosaic:
(此仅部分)
http://www.metmuseum.org/now-at-the-met/features/2010/09/23/the-roman-mosaic-from-lod,-israel.aspx

xwgz posted on 10/16/2010
昨天见到一个“中国选举网”的人。出于好奇,了解了一些情况。他们是美国卡特基金会资助的,在中国 promote 基层民主选举,并希望逐步推广。他们在各种压力(包括中宣部,公安局)下已经生存发展了若干年。很敬佩他们这种实干的草根精神。
http://chinaelections.org/index.html

Joey玛雅 posted on 02/25/2006
舞蹈革命家——伊莎多拉·邓肯
http://www.chinaedunet.com 2005-2-21
在20世纪初的欧美舞台上,一个身披薄如蝉翼的舞衣、赤脚跳舞的舞蹈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她的舞蹈是革命性的,与一直统治着西方舞坛的芭蕾舞大相径庭,充满了新鲜的创意。
与此同时,她的私生活充满了迷幻色彩。她以其异想天开的爱情观和婚姻观,向传统的道德观念发出了挑战。她像换衣服一样变换情人,全凭一时的心血来潮和随时随地的心理感觉。 做为一个舞蹈家,她获

Party meeting begins in Beijing amid increasing dissent over human rights
By Keith B. Richburg
Washington Post Foreign Service
Saturday, October 16, 2010; 2:44 AM
BEIJING - China's Communist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on Friday started its annual closed-door meeting to map the country's economic course for the next five years, amid increasingly bold calls for political reform and a continuing crackdown on human rights activists, dissidents and lawyers.
As the 370 Central Committee members gath

JoeyJoey posted on 08/20/2010
我的眼睛有比较严重的近视,摘掉眼镜的时候,所有的东西都变得模糊起来。这样倒有一个好处:当飞机开出夜幕下的机场,外面那些远远近近的灯点,在我看来都成了一团团红橙黄绿颜色各异的花,飞机仿佛是在梦境的花园穿行。滑行速度越来越快,直到振翅高飞,看见城市的一片灯海,如海面上群集盛会的夜市。在我们看不见的遥远的海面,或许此刻就有各种浮游动物们打着火把开着的盛会,就像阿凡达电影里面那种不夜的夜色,络绎不绝然而静谧安然的场景。
人的盛会总是喧嚣纷乱,要大声说话才能彼此听见,假如愿意听见的话。或许毕竟需要距离才能产生美,除

疑问ZT posted on 10/13/2010
刘晓波“三百年殖民论”是雾里看花
1988年,香港《解放月報》(现《開放雜誌》)记者采访刘晓波时问道:“那甚麼條件下,中國才有可能實現一個真正的歷史變革呢?”刘晓波回答:“三百年殖民地。香港一百年殖民地變成今天這樣,中國那麼大,當然需要三百年殖民地,才會變成今天香港這樣,三百年夠不夠,我還有懷疑。”他在2006年表示,这句话是其西化信念的極端表達,虽然这句即兴回答经常被一些民族主义者用来批判他的“卖国主义”,成为中共对其“政治迫害的典型證據”,但他并无意收回。
刘晓波是学文的,他的科学素质是不及格的。所以他看西

令胡冲rzp posted on 10/12/2010
共产党要夺取政权,要建立共产党的"一党专政"。这是一种恶意的造谣与诬蔑。共产党反对国民党的"一党专政",但幷不要建立共产党的"一党专政"。
---《刘少奇选集》上卷第172-177页
目前推行民主政治,主要关键在于结束一党治国。......因为此问题一日不解决,则国事势必包揽于一党之手;才智之士,无从引进;良好建议,不能实行。因而所谓民主,无论搬出何种花样,只是空有其名而已。
---《解放日报》1941年10月28日
-关于人口素质不够的问题,共产党说过,不应因人民素质不高而拒绝民主,应用民主政治教

xiaomanxw posted on 09/19/2010
又是秋天
秋,叶子红了
孩子病了
孩子病痛中
我感到枫叶的痛
如火浇心……
说一只受伤的小鹿
再也无法康复
秋夜一日复一日的寒凉
你身居暖屋
"星沉海底当窗见":
秋日美丽
美丽在秋天疼成草叶
在这一个秋天
不复作为观赏者
我同病相连
用药后
我就不再是我自己
枯焦麻木之中
只渴望胃中饥饿
与身心疼痛
9/19/10

xwJoey posted on 10/15/2010
Curators at capital's Historical Museum hope display will show role of German society and illustrate that Hitler was only one aspect of Nazi system.

老瓦老瓦 posted on 10/14/2010
记忆
是第一滴泪

Joeytouche posted on 10/14/2010
招商局集团董事长秦晓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2010届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亲爱的清华经管学院2010届毕业班的同学们:
今天,我非常荣幸能作为演讲嘉宾出席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毕业典礼。大约一个月前,钱颖一院长邀请我时,我当时是一种很矛盾的心态。一方面, 我确有一些思考和体验想和同学们交流;另一方面,我缺少和高校学生,特别是80后的年轻一代沟通思想的经验,不知道我所关注的问题是否能为你们理解和认同。尽管如此,我还是鼓起勇气来了。
我算是共和国同龄人的一代,经历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在这60年中,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作为一个长

xwJoey posted on 10/06/2010
深层生态主义者对于荒野,有着从赞赏到崇拜的不同情结,以至于有些比较激进的人,虽然身为人类,但是对人类文明持一种抗拒的态度,这就好像有些男人,内心总是认为自己是女人,于是对自己的身体持抗拒的态度。当你看到动物的巢穴,你的感觉是“哦,我看到了自然!”;而当你看到人类的巢穴,你的感觉恰恰相反。我不怀疑是人类的文明自己走向了与自然的疏离,但回到刀耕火种的动物文明时代,难道就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吗?就比如做好了一大盆菜,大家觉得有点咸,正在商量该怎么办,结果上来一个深层生态主义者说,费这鸟劲,一脚把菜盆踹翻,洒

写小说的,出过小说集《灰故事》,马上第二本小说集《鸟看见我》也要出版了。他的小说我很喜欢,而且我觉得他是很有希望的小说家。小说都太长了,不好复制。提供一个链接,豆瓣给他办的小站,有兴趣的可去看:http://site.douban.com/106631/
附他为新书写的后记:
我的后记:我比我活得久这是我的奢望。前几天一位朋友说:几百年后小说就没了,或者很多年后人

《消夏日遥》
夏日遥远在一片蓝色的冰里
熨烫后的咔叽布,顺成金字塔的阶梯,并延伸出一片沙漠
柳条挥手时的袖口亲吻蜿蜒流淌地蛇
白蝴蝶死了,水不干净,坟冢由青苔打扫。那是一团蒲扇在量温度、算时辰
扁鱼横在,光针穿插海面缝出的线
一只纸偷偷露出触角,探查着海螺吹出的龙卷风
你看那天边一点一点隐没的光,是否是夜之天使的翅膀在扑腾?
抖落的羽毛也曾眷顾,怜惜过少年湿漉漉的额发,和他的梦。
2005.7
《挑亮夜晚的牧马人》
旧时日在湖中翻动如同半个橘子
留有木马

一日坐公汽从萨利纳斯返回。在马琳娜,闭目养神,听到一女士上车跟司机说话。司机问女士读何书,女士云经典,乃简-奥斯丁的小说。我想碰上同好了,因为我一直在乘车时读托马斯哈代的《远离喧嚣》。于是睁开眼,却发现读古典作品着,并非老外,乃单位一老中同事。后来想想也难怪,现在老外除了在校学生做作业,谁还读古典。恐怕大凡是配备有阅读指南的书,都不会是在公车上读的书,除了老中以外。老中因为学外文,熟悉的就是古典,反而对流行小说不太清楚。
抓起哈代,纯属偶然。开读以后,起初觉得乏味,等到了狗撵羊群坠崖一场,才猛然想起来看过

wince posted on 10/13/2010
Here is a sample interview.
“1989 to 1994 Was a Crucial Period for China | Sheryl WuDunn | Reckoning | The China Boom Project.”The China Boom Project.The Asia Society Center on US-China Relations.1 June 2010.Web.13 October 2010..

xwxw posted on 10/10/2010
Claude Levi-Strauss: The Poet in the Laboratory
Patrick Wilcken
http://www.amazon.com/Claude-Levi-Strauss-Laboratory-Patrick-Wilcken/dp/1594202737
Product Description
The definitive account of the life, work, and legacy of Claude Lévi-Strauss, father of modern anthropology and one of the postwar era's most influential thinkers.
When Claude Lévi-Strauss passed away last October at age 100, France celebrated the life and contributions of not only a preeminent anthropologist, but also one of th

(c) 2010 Maya Chilam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