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gio玛雅 posted on 06/15/2004
最近读了Ruth Fulton Benedict的《the patterns of culture》还有Sir James George Frazer的《金枝》(The Golden Bough)的部分章节,很受启发。
金枝主要是研究宗教与巫术的文化。《金枝》的语言很美,Frazer的专业曾是古典文学。
Ruth Fulton Benedict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女性学者,她研究了三个典型的文化部落:墨西哥印第安人中的祖尼部落,美拉你西亚的多步人,美洲西北海岸印第安人中的夸库特耳人。 这本书的文字也是非常的好。成为美国文化中的经典著作。
benedict的著作浅显易懂,文字优美,富有诗歌韵律。 http://www.cas.usf.e

莱茵客玛雅 posted on 06/15/2004
这两天懒,没来写帖子。 在看一些人类学的书。
xw兄弟在旅行,老师gurutej在墨西哥的庙里修行一星期。

Cafe玛雅 posted on 05/11/2004
这两天看了这两部电影,还不错的。这是查到的影评:
《乱步迷案》里还引用了爱伦·坡的诗。电影的确很美。
写 活 了 的 美 人
·刘 擎·
【 乱 步 谜 案 (The Mystery of Rampo) 】 , 日 本 , 1 9 9 4 , 导 演 : K a z uy o s h i O k u y a m a 。
常 常 听 说 作 家 根 据 生 活 中 的 原 型 构 造 了 小 说 中 的 人 物 , 而 在 这 里 我 们 看 到 了 一 个 相 反 的 过 程 : 小 说 中 的 人 物 不 可 思 议 地 走 出 了 纸 面 、 进 入 了 小 说 家 的 生 活 。 这

莱茵客笨笨 posted on 06/12/2004
二零零四年六月一日
今天是儿童节。问笨笨,玛雅和喜欢儿童的人们好。
谢谢笨笨的提问。如果和笨笨交朋友,结果怎样?
和笨笨交朋友就是笨友吧?
玛雅喜欢童话。贴两首为儿童的诗。读第一首诗给
小孩子听,小孩子点头'是的'。读第二首给小孩听,
小孩就哭了。
【 戴太阳镜的太阳】
2000年夏天,去一个小学校看见一幅小学生画。
画上一个金黄的太阳戴一副黑色的太阳镜。小孩说:
给太阳吃冰激淋,天就不热了。
夏天天气热,
太阳想回家,
太阳不要怕,
戴上太阳镜,
吃着冰激淋,
天就不热啦。
【 蓝海水里一个金黄

关于影子的诗。
找了两首有影子的诗请无影君照照。
华
流动的树,为我泄漏出
线条和色彩的秘密
而我却听见,音乐
秋天悠悠的云制成笛子
风,卷成紫色的旋律
吹来隔世的相思
与某种无名的心痛
构成和弦,颤,轻微如细
雪鹤掠过水影
雨琴,弦外之音渐渐
天国,遥远的接近
二零零四年六月十三日 寄自美国

一 米索不特米亚宗教
人类史上最早有文字记录的宗教文献,是苏默人的神话(Sumerian myth : Enuma他们于主前三千年住在米索不特米亚的南部,用的文字亦是现知最古者。
苏默人相信的神祉甚多,自成一体系,且是与世界的起源,天上各星体之运行,以及气象和农耕有关系。因与本文无关,可按下不表。值得注意的是鬼魔的位置及作为全与人的本性及命运有关系,鬼魔本身看似没有独立自存的地位,因此我们必须从人的本性与命运开始说起。
人是怎样来的呢?是由天神“安崎”(Enki)和他的母亲“南母”(Nammu)亲自拣选材料制成的。他们挑选了

天气热了,热气腾腾的银幕大片也来了,而且特多古装巨片。第一部是吸血鬼故事,好象没那么成功,然后就是《特洛伊》,英雄美女,经典传奇,场面浩大,似乎是稳操胜卷。而且布莱德·皮特的身体,海伦的面孔,首先成了议论的话题。
中国古代的顶级美女是能“倾国倾城”,希腊美女海伦的面孔则据说是“发动了一千艘战船”的级别。好莱坞新片《特洛伊》一出,评论都觉得这个海伦不太象能发动一千艘战船。她很漂亮,可是是那种洗发水广告明星郊区老婆类的漂亮,也就是说,没什么气势,有评论说,也就够发动一百艘战船吧。海伦是个地中海美女

观天下玛雅 posted on 06/06/2004
肉字里的排骨清晰可见。如果没有这排骨,要想象这剩下的一块平板是一块肉还真不容易。个中的道理和云淡方知天高,泉滴始觉山寂一样。骨显才有肉满。
肉字笔划略多,简化成月字满足对书写速度的要求。脸肚腿脚到处是肉,少一划是一划。能这样做,多少也许因为月亮独一无二,不会太引起字义上的混淆。月亮走,我也走,我还是没法提着月亮走。肉最有可能是这有字上面一横一撇所代表的手上提着的东西。古人觅食不易,能提着肉到处招摇,不是富有又是什么呢?
等到肉再多点,物质再丰富一点,就该储藏起来。如果你没

北岛: 夏天的一天
醒来,远处公路上的汽车像划不著的火柴,在夜的边缘不断擦过。鸟嘀咕,若有若
无,破晓时变得响亮。白天,大概由于空旷,声音含混而盲目,如同阳光的浊流。
邻居的风铃,时而响起。今年夏天,我独自留在家中,重新体验前些年漂泊的孤独。
一个学习孤独的人先得有双敏锐的耳朵。
大学生们都回家了,小城空空荡荡。这是一年中难得的时光。酷暑只虚晃一枪就过
去了。无雨。刚写完这一行,天转阴,下雨了。这是入夏的头一场雨。
我每隔一天去锻炼身体,3年来,这已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健身俱乐部在城东,我
住城西,城小

昨晚看了Ramayana的演出,舞编、音乐、服装都非常精彩。编剧、演员介绍:
http://fabulousmonsters.org/

假如真有可能,眼前这本书或许可以叫我们恢复对一些基本事实的胃口。书的
主旨似乎是要流露某种激愤悲苦的情绪,而且这种激愤悲苦情绪是淋漓尽致地表现
出来的,然而书中还表现出狂妄的放纵和疯子似的欢欣,充满活力,趣味横生,有
时则几乎沦为狂言吃语。它在极左和极右之间不断来回摆动,留下味同嚼蜡,空洞
无物的一段段空白。它已超越乐观或悲观的范畴,作者叫我们最终战栗不已,痛苦
已不再有隐秘的藏匿之处。
在这个因内省而濒于瘫痪、因享用精美的思想之盛宴而便秘的世界上,这一番
对客观实在的野蛮暴露像一股赋予人勃勃生机的

zili posted on 06/11/2004
青山流水谈画艺
------读『大师谈艺录』(续)
刘自立
中国人向来有天人合一,天,人,画合一之说.画,其实函字.是所谓字画.这是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之大区别。西方有识之士对此不乏了解。自从明代时法国传教士白晋为莱布尼兹带回『易经』及其“二进制”以后,法国兴起的中华文化热对西方产生了深远之影响。从那时直到二十世纪中叶,西方一班哲学家,艺术家和诗人,就是在中西文化的大辨别,大吸收里,获得其艺术养分的。我们再早谈起过的诗人庞德,就是从索绪尔,从费诺罗萨等所谓东方学者那里,看到汉字之魅力,而创造其意象诗派的。意象

zilizili posted on 06/10/2004
欢迎媒体朋友刊登,以谋宣传。虽然长了一点,但可以在刊登时删节自如也。本杂志在国内是第一豪华艺术杂志,卖价近百圆。作者——我的艺文副刊作者——都是一些德高名重之辈,如杨宪益,王辛笛(已故),邵燕祥,高莽,。。。。。也刊登过本店主玛雅的才女之作。
近期,在杨武能先生关注下,连载首译歌德『色彩学』,是四川大学的莫光华先生译文,他和杨先生现在魏玛研究歌德与中国。
望朋友们支持,在米国介绍一下。
愿意刊登广告者,也望和鄙人联络。
先此谢过。
自立
人,岁月,艺术
————读『大师谈艺录』

玛雅小赵 posted on 06/10/2004
玛雅想成为专职的作家。这很令我这样缺乏写作天赋和灵性却自小就喜欢
中国文字的人觉得敬佩。当然,敬佩之外,一些世俗的人生经历和经验也
令我感到她这种选择的艰难。想对她鼓励几句,可又觉得心虚,没有太多
的真知灼见,应景的话也不擅长说。而且说不好,产生“误读”,更是会
伤彼此之间那种淡如水的遥远友情。
但我还是只想说些真实的话,比如创作的态度和状态,有时候甚至常常不
是以我们主观的愿望而与“产、供、销”挂勾的。我非常佩服adagio兄的
直率和真诚,虽然我对咖啡店的很多学者型或知识分子型的咖啡客都同样
充满仰慕,但ad

玛雅玛雅 posted on 06/07/2004
是谁那么慌, 剪破四月的时光
是谁刻过你的手掌, 把宠爱画得那么长
上面的这两行歌词是张国荣的经纪人陈女士写的。
……………………
有些东西单靠简单的重复就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机械能量。 比如说老僧念念有词, 翻来覆去就是一个“瓦锡古鲁”,咕噜来,咕噜去,就让人入魔,或者入禅。 还有就是歌曲。 只要旋律琅琅上口,过不久这旋律就成了脑中的魔音,无论你做什么,在哪里,这魔音就缠着你。 我听流行曲常常有这感觉。 有人常常不屑流行曲、摇滚乐。我可以说是流行音乐的乐迷。 我最近在想着,我瑜珈老师上课用的梵歌,其实都是现代乐

弗吉尼亚·伍尔芙认为我们“每一个人内心都有一片原始森林,一片连飞鸟的足迹都是闻所未闻的雪原”。而当身体健康的时候呢,我们对此不仅不闻不理,而且还把它们当作“土著”民族加以教化,和它们“白天一起工作,夜晚一起娱乐。”而当我们生病了,“这种虚假就停止了。”我们逃离了“正直的大军”的行列,而“与河流的棍棒一起漂流,与草坪上的枯叶一起漫天飞舞。”(黄梅译)
读七格的《苹果核里的桃先生》(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广场文库》),也要事先预备这么一份心情,承认教化别人和自我教化的工作暂时告一段落。权当作生病

zxd玛雅 posted on 06/09/2004
有好几个国内来的朋友都说俺的咖啡店里的人斯文得很,本来是可以激烈争论的问题都没有继续讨论下去。
我也大概浏览了一些国内外的几个论坛,泛泛来看,海外的文化论坛大都比国内的论坛遵守基本的礼仪,虽然并不一定都更有水平。
其实这正是我想要的气氛。在海外,我们最先感受到的就是西方人的礼仪。 我们曾是礼仪之邦,现在这些高贵的礼仪都丢失了,而礼仪却是最基本的文化。 所以,要作成一个精致的文化论坛,尊重对方,尊重对方观点的礼仪大家都要学习遵守。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点,谁也没有必要说服谁,批评对方的观点也要适可而止,最主

记忆
这一天是这样的一天
不要描述,因为所有的描述是暗淡的
暗淡,是一个借口
一颗树,也在中午变形
她告诉我
她停止生长的理由是——
在她的荫庇下
士兵和死者
同在
这一天
所有道路上的树
生长血的叶子
生长的时间,凝固了
夜晚来到时
他们,在远去的路上回首
说,生者,你为我们祈祷
是必要的吗?
哪怕你
已经变成一具塑像
尽管道路上的
血
正在慢慢渗透
雾
正在慢慢渗透
一切
灰茫茫
不见真相
这一天,我全天

令胡冲杜欣欣 posted on 06/09/2004
曼佗罗,请你给我一个E
duxinxin25@yahoo.com

zili沈默克 posted on 06/09/2004
http://ziyouxiezuo.bbs.qq.com
欢迎玛雅、象罔,欢迎大家过去玩~

杜欣欣杜欣欣 posted on 06/09/2004
duxinxin25@yahoo.com
thanks.

杜欣欣曼陀罗 posted on 06/10/2004
长途汽车在崎岖不平的土路上走到了第六天,我早已是灰尘满面,五脏六腑都颠覆了位置。正午时分,疲惫的老破车轰轰喘息着爬上一个高坡,意料之外地,眼前竟然是平展展的柏油马路!司机开足了马力,乘客们打开车窗,清新的空气立刻灌进了混浊的车厢,就连转速不准的破录音机里接连唱了几天,痛苦万分地折磨人耳朵的流行歌曲此刻听起来都欢快悦耳。
“这是中国人修的路呢!”坐在旁边的小伙子说。在非洲及其许多第三世界国家,我常常看到中国人承办的工程项目,修路,建水库,盖房子。每当这个时候,我的心里总感到由衷的自豪和骄傲。
汽车停在

Achilles 的问题其实也是一安卓珍尼问题。神是非男非女,佛中的普贤,文殊,毗卢遮纳,卢舍纳等就是男女不分的;只是耶稣教是男权主义;隐休会会崇拜抹大拉,也是女神崇拜,是个异数?人皆有男中女,女中男性格;像李逵,鲁智生和林妹妹那样的就少。
雌雄同体:性与类之想象——艾晓明
《双身》(1)是香港作家董启章的新小说,也是获第十七届联合报文学奖长篇小说特
别奖作品。这部作品引起我的兴趣是在于,时下我们谈论的女性主义总是强调性别差异,而
这部作品以男性作家书写女性,且以双身同体的人物和叙事

风子阿姗 posted on 06/08/2004
2004年6月8日凌晨
1:10:33
17年未联络的初中同学忽然从网上问我,北京的太阳正当头,但太晃眼,看不见呀。没有眼镜,怎么办?有什么土办法呀?
我说:找个望远镜,把光照到白纸上看。放大镜,望远镜,都可以。伽利略就是这么做的。
我又说:不知道针孔望远镜能不能用。扎个小孔。。。 把太阳投射到纸上
他问:怎么折?你说的针孔望远镜,是不是得有个黑盒子
我说:我到网上查查有没有这个办法。
我找到了:如果沒有望遠鏡,可以利用一個紙盒,用針尖在紙盒上方鑽一小孔,紙盒底端則鋪一塊白色的影紙板。觀測時將小孔對準太陽

玛雅莱茵客 posted on 06/08/2004
突然想起高岗说过的一句话:
“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就象一JB,说硬就硬起来了”
斑竹请原谅, 俺不该在这么雅的地方讲粗话,俺就是觉得这比喻太形象了,不道出来和大家分享可惜了。

玛雅kadak posted on 06/09/2004
高行健演讲全文:文学存在的理由
我不知道是不是命运把我推上这讲坛,由种种机缘造成的这偶然,不
妨称之为命运。上帝之有无且不去说,面对这不可知,我总心怀敬畏,虽
然我一直自认是无神论者
一个人不可能成为神,更别说替代上帝,由超人来主宰这个世界,只
能把这世界搅得更乱,更加糟糕。尼采之后的那一个世纪,人为的灾难在
人类历史上留下了最黑暗的纪录。形形色色的超人,号称人民的领袖、国
家的元首、民族的统帅,不惜动用一切暴力手段造成的罪行,绝非是一个
极端自恋的哲学家那一番疯话可以比拟的。我不想滥用这文学的

adagio无影 posted on 06/09/2004
浆糊脑袋
想象中浆糊不是那么轻而易举做出来的。 想象中做浆糊一定需要很好的耐心和恰当
的火候,否则,做出来的浆糊要么太粘稠,容易干;要么太稀释,粘不住。
由此看来,一个脑袋要被熬成品质上乘的浆糊脑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玛雅法华 posted on 06/09/2004
谈到当代中国话剧,必然熟悉过士行这个名字。正在月在法国举行的“夏日风戏剧节”上,法兰西喜剧院将朗读他的新作《厕所》剧本,这在中国当代剧坛还是第一次。6月底,《厕所》将在北京首演。
● 过士行,1952年生于北京,1969年初中毕业后赴黑龙江北大荒种地,1973年底因为家庭困难返城,1974年至1978年在一家集体所有制工厂学徒并做车工。1978年至1994年在《北京晚报》任文艺记者。
● 1989年开始话剧创作,第一部话剧《鱼人》诞生,但是北京人艺拒绝排演,直到1997年北京人艺的新领导班子才决定上演此剧。同年《新剧本》发表。
● 1991年创

(c) 2010 Maya Chilam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