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预感到宁瑛的翻译会让我失望。果然。看英文比看这个轻松多了,文字也算美。我看这个翻译好累啊。
这个翻译的中文水平就挺糟糕的。
……………………
洗手盆是瓷的,到处都是裂缝。上边是一面镜子,镜子下边有一块玻璃板,架在一个金属边框上。在玻璃搁板上有一只水杯。杯子不是特意放上去的,而是随便放的。杯子摆在那里。边上还孤零零地挂着一滴水珠,直到它化为蒸汽蒸发掉。在这之前肯定还有一个学生从杯中喝过一口水。埃里卡翻了一通大衣和夹克的口袋,找本来是在感冒和流鼻涕时用的手帕,一会儿找到了。她用手帕垫着去拿杯子,把杯

adagio玛雅 posted on 01/07/2005
from CND
·曹立群·
2004年夏天有个机会到四川师范大学讲三周的社会学理论。当我征询负责接待的老师有什么要求时,她回答说希望我多讲社会学的新理论,特别是后现代的各理论。
这让我有些犯难。来美国十八年,起早贪黑,吃住行都在现代派理论的笼罩下,“非礼勿闻、非礼勿视”,不敢说对现代派理论了如指掌,然而所做的研究都是现代派理论的产物,对后现代的各理论一直局限于只知皮毛。对后现代的各理论的感受,和孔子对鬼神的感受如出一辙: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后现代的理论总带着一

adagioxw posted on 01/06/2005
她始终在旁观皇帝的新衣
南方周末 2005-01-06 11:06:46
我不仅仅只是一个作家,我主要是有道德良知的人。———苏珊·桑塔格(1933-2004)
被形容的桑塔格
40年来,公众对桑塔格的读解几度分裂,她被截然不同的词汇描述着:引发激烈争议的,虎头蛇尾的;创造性的,无创意的;幼稚天真的,深奥难解的;亲切随和的,冷漠超然的;高人一等的,民粹主义的;清教徒般的,纵情享乐的;真挚诚恳的,矫揉做作的;禁欲主义的,浮华奢侈的;左翼激进的,右翼保守的;深刻的,肤浅的;热情的,冷血的;傲慢专断的,犹豫不决的;明

最近承蒙有投资人看得起,找到我,说是要把英达、张国立、冯小刚交给我,外加一个女演员,让我来搞一部贺岁片。我觉得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
关于这部戏,我跟投资人谈了谈我的想法。我是这样想的,如果投资方允许的话,我准备套拍三部。这三部戏故事大致相同,就是这仨都爱上了一女的,不同之处在于结果不一样,也就是说看最后是谁得着了这女的。
■英达在气质上跟阔少比较接近
第一部戏的主角是英达,他在这戏中演一阔少爷。没办法,这角色其他两人演不了,都尖脸猴腮的,想装阔少都不像。张国立

澹台错澹台错 posted on 01/06/2005
今天毒隐发作,想着无论如何纵使天塌下来也要去爽一把。上午硬挺着过去了,待到吃过午饭一看,快下雨的样子。顾不得那么多,扛上两百大洋,出门挤进W65,风驰电掣到了儿童医院。穿过南大生活区,眼前是无边丝雨细如愁的汉口路和路上的莘莘学子姑娘们,放弃了美学鉴赏,急奔旧书店而去。
几天前我给自己订下死规矩,短期内看的可能性很小的书决不再买了!扫了一眼古籍,心中默念:家中尚有,拿走拿走!没见到上海译文的小说,找到一本姚南强《因明学说史纲要》和一本陈波《奎因哲学研究》,都是上海三联的,而且居然都是十品,没有人翻过。前一

冷烛xw posted on 01/06/2005
当诗歌遇到电视
南方周末 2005-01-06 11:14:40
戴望舒的《雨巷》让观众看到了“新闻联播”之外的杨柳
□本报驻京记者 陈一鸣
“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我剥我的皮/我食我的肉/我吸我的血/我啮我的心肝!”
在电视屏幕上一向持重的罗京,在央视《2005:新年新诗会》上展现了他血脉贲张的一面。罗京、刚强、康辉合作朗诵的一首郭沫若的《天狗》,拉开了央视“新年新诗会”的序幕。
在陈铎和董卿的主持下,央视名嘴悉数登场。崔永元、白岩松、

离朱离朱 posted on 01/06/2005
当风吹起海浪,
大地震怒。
听不到人类的孩子哭喊,
浪花肆意嬉闹,
一朵连着一朵盛开
瞬间湮灭。
音乐跟着月光的节奏跳动,
黑夜和白天。
要么火海,
要么冰川,
我们站在其间狂欢,
灵魂远远望着、
欣赏着,
像受伤的野兽舔舐伤口,
取得咽唾沫的快感
当风吹起海浪,
大地震怒。
听不到人类的孩子哭喊,
浪花肆意嬉闹,
一朵连着一朵盛开
瞬间湮灭。
音乐跟着月光的节奏跳动,
黑夜和白天。
要么火海,
要么冰川,
我们站在其间狂欢,
灵魂远远望着、
欣赏着,
像受伤的野兽舔舐伤口,
取得咽唾沫的快感

怹与您
廖康
楼兰女士曾出过一道汉语考题,难倒了一片大侠小虾:“你的敬称是您,他的敬称是什么?”如果您注意了本文的标题,还不知道答案,那您肯定没见过,也没听说过这个字。小字典上可能都没有它。怎么念哪?“您”字的念法是在“你”后边加n,对吧?那怹就在“他”后边加n呗,对了,念“贪”。老北京,尤其是旗人,喜欢用这个字。在背后指称老人、长辈,都用这“怹”字,透着那么有礼貌。
以前读到过一篇文章,说这“您”字是把“你们”念快了形成的。手头没有工具书,无从核查,但用这说法检验一下“怹”字,应验了。不信您就试试,

A reader玛雅 posted on 12/26/2004
对照小说又看了一遍电影。上网翻出各类中英文书评、影评,气得半死。 非常理解Jelinek为什么不去领奖,换了我,可能就是跑到斯德戈尔摩,当着全世界亿万观众的面,把那个奖砸得粉碎,送监狱,或者精神病院,随他们便了,在那些地方过余下的生命也没什么不好的。
把书稿一把火烧光算了,今天我就有这样的冲动,电脑里全部的文件,还有信箱里所有的都给我delete掉了。
………………………………
滥评之一:
今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耶利内克代表作《钢琴教师》新书首发式昨天在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举行,《钢琴教师》中露骨的性描写以及

xw笨笨 posted on 01/05/2005
文学教主
这里不是教堂了
十字架上有了主
你们的罪赎了
现在变成狂欢了
一场重金属
高技术的噪音
变奏了的愤怒
没人养在深闺了
早离了那不得见人的去处
一倾倾人国
二倾倾人城
弗洛伊德的沙发也搬来了
软软的
让我们一起记时
开始
流泪
今天就到这里
大师们就不要来了
一生的轻功
毁于你们的弹指之间
只需几个晚上
五斗米怎么熬不出白玉汤了
需要珍珠翡翆
我们一起去找珍珠翡翆
最糟糕的是
我们来不及互相抚摸了
文学的高潮已经过了
真的
过了

多维社记者徐可报导/泰国当地时间1月6日早上,在印度洋海啸中遇难的施蕾的遗体在披披岛附近的一家寺庙中被她的父母找到。施蕾的父亲施融在电话中对多维记者表示,施蕾的遗体现在被放置在曼谷当地的一家殡仪馆里。施蕾的父母将于近日坐飞机带着施蕾的遗体一起回到纽约。(chinesenewsnet.com)
“施蕾9岁来到纽约,在纽约长大,她最喜欢的城市就是纽约。”施融在电话里对多维记者说。施融说,希望在纽约为女儿举行一场隆重的追思会。 (chinesenewsnet.com)
施融回忆,1987年9岁的施蕾和母亲一起来到纽约,和当时在读研究生院的父亲团聚。她刚来的时

玛雅玛雅 posted on 01/06/2005
真喜欢这个老奶奶!活得有滋有味。
……………………
男性杂志《花花公子》在新年之际,陆续推出新年性感日历。其中一期日历照片分外惹眼,原来,这是马萨诸塞州十几位老妇人拍摄的裸体日历。她们在日历中几乎全身赤裸,但照片却给人一种很自然的感觉,并没有招摇煽情之意。据了解,她们通过拍摄裸体日历,计划将所得钱财捐献给马萨诸塞州政府举办275年周年庆祝典礼。
“机车妈妈”芳龄九十三
这一期老妇人裸体日历中,参与拍摄年龄最大的竟是93岁的米尔德里德·史密斯,她的裸照刊登在8月份照片上。米尔德时德现已是曾祖母了,在照片中她

阿姗Taka posted on 12/15/2004
倍可亲网讯 现年八十二岁的第一位华人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今年十一月五日与芳龄二十八岁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系硕士班学生翁帆在北京订婚,预计明年一月结婚。杨振宁形容翁帆为「上帝恩赐的最后礼物,给我的老灵魂,一个重回青春的欢喜。」
十二月十六日出刊的《知识通讯评论》揭露了杨振宁订婚消息。杨振宁最近将这则喜讯以电子邮件寄给少数朋友,《知识通讯评论》发行人江才健也收到了。江才健表示,杨振宁知道他和翁帆年纪上有五十四岁的差距,难免会引起议论,因此心理上已经有了准备。
江才健指出,杨振宁和翁帆是在电话上订婚,两人并

xwxw posted on 01/06/2005
长颈鹿——神奇的动物
央视国际 2004年11月15日 15:06
传说,有一种神奇的动物生活在非洲大陆,它身材高大,体表的斑点像豹,四蹄似牛,体形与骆驼相近。它的形象,让首次目睹的人们感到困惑,它那奇特的体型至今还让人叹为观止。它就是长颈鹿。
它就像一头身体被拉大了的骆驼,优雅地踩着高跷,在非洲平原随意游荡。它的身高超过五米——约十八英尺,颈部长达两米,纲七英尺,似乎稍显笨拙。行走时,它那奇异的体形呈现出王者的风范。
这种动物异常迷人,它的身体结构非常特殊——就像一块跷跷板,头部高悬在半空中,四条

adagioxw posted on 01/05/2005
一个牧神的午后
马拉美
这些仙女,我欲使她们永存
她们的肌肤,
是那样的光艳,粉红,在天光中熠烁,
带着迷离睡意。
我爱一个梦吗?
我的怀疑,古老的沉沉夜色,
停留在那细密纤巧的树枝上,
这是真正的树枝,哎!我感到了孤独,
为了克服那追求玫瑰理想的缺陷
让我们思索吧……
仿佛你所妄加非议的女人们
却得到你奇异的感官的祝愿
田神从你宛若泪泉的冷淡而湛蓝的眼睛里,
从你的贞洁中飞出迷茫的幻觉:
然而,另一位仙女在深深叹息,你说过

adagio玛雅 posted on 01/03/2005
米兰·昆德拉在其夹叙夹议的小说《不朽》里面把那些将感情上升到价值观范畴的人称作“情感型的人”。就我的阅读范围而言,这一概念在文学史上的最好注解莫过于卢梭的《忏悔录》。这本五十五万字的自传就是一部情感型人的宣言,卢梭想要通过对自己一生的回顾阐明一个事实,即他在自序中所说的:“人之是否崇高,只是以其情感是否伟大高尚,思想是否丰富敏捷而定。”
在第一章的一开始,卢梭就大声宣称:“我深知自己的内心,也了解别人。我生来便和我所见到的任何人都不同;甚至我敢自信全世界也找不到一个生来像我这样的人。虽然我不比别人

laowen玛雅 posted on 01/01/2005
好几位朋友都在抱怨咖啡店的字体太小, 看得费劲。 我最近也在想是否该给咖啡店添点东西了。但字体还是特别奇怪,不肯改大。
我建议大家用firefox这个浏览器, 在这里下载:mozilla.com,这个浏览器没有popup,而且字体可以increase得非常大。view-text size-increase
为了方便阅读,请大家试一试。

提起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人們對他的坎坷一生感嘆不已。這位末代沙皇自一九一八年在葉卡捷琳堡被布爾什維克槍殺之後九十年來一直不得安寧,圍繞著他的執政、生平、死於非命乃至遺骸安葬,一直是人們關注的話題。
尼古拉二世是沙皇羅曼諾夫王朝最後一位皇帝,他生於一八六八年,死於一九一八年,年僅五十歲,俄人稱其為苦命皇上;他二十六歲登基,原因是其父早逝。尼古拉二世登基慶典那天在首都莫斯科霍頓發生了慘禍──皇室應允向每個參加登基典禮的人發一點五磅(約合六百克)的香腸及相等重量的印有俄國國徽雙頭鷹圖案的餅乾。當時參加的人如潮

什麼人參與了現代第一批白話文國語教科書的編輯與出版?
什麼人參與了最早也最長壽兒童刊物的編輯與出版?
什麼人寫了第一齣兒童歌舞劇?
什麼人早期大力推動音樂的數字簡譜?
什麼人打破了清末民初女性不得登台表演的禁忌?
什麼人寫了近代中國第一首流行歌曲?
什麼人寫了傳唱至今的〈國父紀念歌〉?
什麼人創立了中國第一個歌舞團?
什麼人最早展現大中華音樂市場的企圖,率人巡迴東南亞演唱?
什麼人創立了流行音樂界的明星制度?
什麼人為中國第一部有聲歌舞片寫歌?
什麼人發掘了紅極一時的周璇?
什麼人

冷烛玛雅 posted on 01/05/2005
说完了老夫少妻,该说说老妻少夫了。国外的例子有不少。如:ayn Rand,如杜拉等。
老妻少夫 “唐僧”与“中国女首富”的幸福生活
千龙新闻网 (2002-07-08)
在今年最近一期的《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香港富华国际集团董事长陈丽华成为中国最富有的女性,身家55亿元人民币,被称为中国第一富婆。她,就是十几年前的那部家喻户晓的电视剧《西游记》中唐僧扮演者迟重瑞的夫人。
两人的相识还是得益于《西游记》,1988年《西游记》播出后,酷爱祖国文化的陈丽华看了非常喜欢,恰巧她又是一位“京剧迷”,来京后到中国京剧院会客

also令胡冲 posted on 12/28/2004
已经有些年没看国内的“读者”了,这两天圣诞元旦放假在家,有幸看了最近两期的“读者”(感谢岳父大人用它垫东西,带出国来)。没想到那个小杂志还在,而且变成半月刊了。
我过去一直以为自己志趣庸俗,所以才会喜欢看这种简单轻松的闲书杂文。如今再看,才觉着有点对其不公了。私下觉着,编辑还真是是别有眼光的。至少公平地说,其上的短文书摘大多要远强于普通海外网刊杂编。而且也一样能感觉到作者性灵鲜活,呼之欲出,一点都不久远。我在这里笑两下,叫声好,也仿佛觉着作者就会看到,或来拱手,或来决斗,也就要跟贴似的。历尽时光,感觉仍然很

adagio沈默克 posted on 01/04/2005
文章提交者:江海寄余生 加贴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cat898.com
中国的新悲惨世界
多年前读索尔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岛》,记得一个小小细节:劳改营向靠近中国的方向迁移,囚犯们都祈求离国境再近点,再近点。。。索尔仁尼琴写道:多年后,我们才知道,中国更坏!你说对了,老索,但还不够!
对于廖亦武在《中国冤案录》中所记述的二十几个案例,无须一一加以转述。挑一篇不太魔幻的《冤死者杨继年》看看。
杨继年的案情实在简单:偷一只羊,坐牢34年。——是不是有点像《悲惨世界》里的冉阿让?但是,雨果认定的悲惨世界对

adagio沈默克 posted on 01/04/2005
从范尼瓦•布什(Vannevar Bush)的概念发展而来,互联万维之网本身就是一种思维者与所有知识之间的全新关系,一个无限大无边界的超文本(hypertext),而我们用道格• 英格尔伯特(Doug Engelbart)发明的鼠标每点击一个链接,每访问一个网页,就等于翻开世界之书的新章页。在此意义上,昂贝托•艾柯在《书的未来》(估计是为了讨好亚历山大图书馆而写)一文里“书会否消亡”的自问自答就未免显得观念陈旧保守了。
可下载的拟真电子书与网上出版
诚然,BBS发帖,为文学作品制作交互式网页,广义言皆属网络出版行为,但可供

江西老?l七格 posted on 12/24/2004
maya posted on 01/04/2005
查资料的时候,翻到这一页,有些有趣的东东。 我一般不看理论文章,尤其是女性搞学术和理论,按照男性的思维跟语言去搞女性理论,滑稽不?失去了天生的美感。 最喜欢这句:所谓情色,不过是知识分子的色情罢了。
《莉希斯崔塔》(Lysistrata)有现代版。去年,一群反战的加州女人就组织了这样的活动。号召女人拒绝与参战的男人做爱。 忘记这个活动的名字了。
文章有删减, 因为不想耽误各位的时间。
全文在这里:http://www.ceqq.com/Article/Class12/Class13/200411/3590.html
…………………………
在英

After hearing the news from the headline news of a local TV station in New York, I searched on internet and here it is -
http://abcnews.go.com/Entertainment/wireStory?id=366527

人没有生死,只有到另外的地方去。地方是不同的,有的地方拥挤,有的地方疏落,有的地方什么也没有,只是永恒的孤寂。那样孤寂的地方称为“永寂”。世间只有两种人,在他们所谓的死后会流落到那里;魔或者佛。每一处永寂里都有可能吸入一个且只有一个被“人生一世”斩断了气息的灵魂,这流落的灵魂不再入轮回,亦永无生死,等待他们的就只有漫漫无边的黑暗或光亮的空间,除了一己,再为它物。
永寂就是永远的孤寂,魔或者佛,这两种世间的人在所谓的“死后”将拥有同样的结局。
只是,他们活着的时候又何尝不是。无论落脚到哪个地方,无论肉身的形

thesunloveradagio posted on 01/02/2005
此刻
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瞬
无法在遥远的地平线上
留下闪亮的印记
我的孩子在远方
酣梦里发出甜蜜的鼻息
我年迈的父母也在远方
在寂寞的下午说着
女儿幼时的辰光
垂老的爹娘
拥着不愿诉说的沧桑
我多想拥抱你们
就象拥抱我的孩子一样
此刻
我过去的恋人
久远的朋友,曾经的知心
你们是否也忆起了我?
是否还记得我当年的模样?
欢乐短暂, 遗忘漫长
可是此刻的人间
又有多少骨肉分离
无法完成的拥抱
隔着不期而至的死亡
此刻
我听见无数卑微生灵的哭泣
呼啸的海水涌起千万丈啊
永远也淹没不了的悲伤
那么就在此刻

adagioadagio posted on 01/03/2005
绕道苏鲁
·识 似·
翻老黄历,“京沪线”指京沪铁路,全程1462公里。当年走过若干趟,沿途的城市序列“屈指可数”。按新黄历,今天“京沪线”亦指京沪高速(公路,二OOO年底完工)。因为从泰安直取上海,省略了绕道安徽和南京,比铁路要短,全长1262公里(参考:纽约——芝加哥1269公里,洛杉矶——旧金山616公里)。京沪高速沿途速限大都120公里,理论上顺利行车只需十几个小时,可谓朝发夕至。当年孔夫子须登泰山领略“小天下”,熟不料后代的天下被高速公路上的车轮给碾小了。

thesunloverxw posted on 12/27/2004
珍珠女本生
航海人的花园就筑在梦幻里
梦幻里有许多古远的传奇
这是商人们在归海途中遇到的事
说得千真万确,也仿若传奇
突然从海浪背面涌起一座岛屿
岛屿上有一棵传说的如意树
树上生珊瑚美丽枝节,放射异彩
翡翠叶、玉髓花和吉祥果实
有一位少女坐在如意树下
她怀中抱一把贝壳烙的琵琶
在商人们还没有缓过神来的瞬间
少女放下琵琶,含着笑说话:
“海上商旅啊,远方的客人
欢迎你们光临我海蜃珍贝的国家!
这里既没有城市,也难寻高楼
我是海蜃家族中最小的女儿”
椰子招唤槟榔,芒果树林金黄
田野上甘蔗与巴蕉茁壮成长

(c) 2010 Maya Chilam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