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dflygadfly posted on 11/09/2005
今天要为英语做点贡献。创造一个首字母缩合字acronym: PIBHO - Poorly Informed But Highly Opinionated, 所知甚少,所见甚固。以守为攻,先自用一下。大家别客气自己动手。:)

桃花妹妹
燕窩
桃花開過了
妹妹﹐你就得學?自己開放
妹妹﹐我和你一起走過六十四街的街角
那裡有很多桃花一樣的妹妹
她們張開﹐在暗夜裡
洞悉火焰的秘密
要當心﹐桃花是一隻男人的手掌
在黑色的胃裡洗過
桃花是一種傷害。
桃花妹妹坐在桃花深處
開放﹐被許多男人的手灼傷
春天裡﹐桃花暗涌
啊﹐妹妹﹐妹妹
我們少年時飲馬的大街
已經是桃花爛漫
你粉紅色的臉頰吹動我的胸膛
妹妹﹐你有桃花的顏色
水在燒
水在燒
水﹑在﹑燒
早晨的國土
每次我走不了太遠
母親天真的笑﹐斗獸一樣的父親
他們身上﹐都能看到我頂

三十岁的维庸
南方
─ 时光勾引了弗朗索瓦·维庸
我不知道,每天我都要对它怔忡好几个小时的这堵墙, 与悬在上面隐密地嘀嗒的世
界有什么真实联系。但我在牯岭路小学年代一块儿玩抓 “卵子”的夥伴金瓜, 从他
现在栖身的扬州, 往我巴黎的“鸟巢”寄来了这件礼物, 却让我的眼镜片蒙上好一
阵子水雾。这件镀?珐琅釉、 从拿破伦第三的铁工厂里拼凑的机械, 委屈地重复了
它在十九世纪去中国走过的海路,又回到巴黎的故乡。当它躺在那堆细致地考虑了
大海颠簸的木屑中, 冲我奏出一阵沙沙的音乐, 我蓦然想到, 五年前消失的一位
朋友,

FunLover为力 posted on 11/05/2005
最近加拿大的政界、商界、媒体...又摇起了开往中国的慢船。他们自然要推崇先行者白求恩。此时此刻,我也决定再纪念一次白求恩。
纪念白求恩
·为 力·
几个月前,我的一位加拿大朋友打电话告诉我,他准备去中国工作一年,而且已经学了一些中文。有天跑到多伦多的中餐馆去实地练习,还被人夸奖发音准确。女侍者好奇地询问起了他的职业,他一开口说是医生,那人便立刻激动地叫起了白求恩。
朋友十分迷惑地问我:白求恩只在中国住了十八个月,怎么在他去世后的六十多年,人们对他还是如此记忆

FunLoveradagio posted on 11/03/2005
A Scene in an Autumn Day
The dazzling gold in the leaves
Is sunlight’s dance (as it weaves)
Through the rhymes of fall
So beautiful, I won’t ask for all
Of the magnificence lest it fades
Into memory of old days
If winter comes before I know
I’ll hide my regrets under snow
May they freeze, then melt
Into a sea of the unsettling guilt
Of what I wish for what I can’t
Utter loud as birds chant
2005.11.3

kodoyakodaya posted on 11/06/2005
我叫李娱,我妈说,希望我快乐。也许这个名字有它的魔力,但是,神仙也有失去法力的时候,所以,“娱”的魔力用了十七年就消失了。后来,我喜欢把别人的声音理解成“鲤鱼”。在菜市场,我第一次学会了区分鲤鱼和鲫鱼。鲫鱼的尾巴是黑白的,像老式电影,踏实地延续着别人的精神,而鲤鱼的尾巴上透着红色,就像小产时流淌在大腿上的生命。
我喜欢秋天。秋风吹走夏日的烦燥,带来阵阵凉意,吹进心里,阴暗的角落里,我看见它蜷在那里,瑟瑟发抖。嘴角牵起笑意,活该!阴——凉!生活中哪有那么多阳光。可是,我在的城市,也可以说是,别人的城市,秋

adagioxw posted on 11/07/2005
红色小种马
一匹跑了大半年的
绿色小马
来到我门前
秋高气爽的天空
白云一片片
候鸟南迁
一夜之间,绿色的小马
醉倒……变成一匹
红色的小种马
红色小种马就躺在我屋里
听不见屋顶的风
和--窗外的雨
温暖得象一把通红的果实
握紧在孩子的掌心
2005/11/06
=====
昨天带孩子去爬山,除了纷繁的红叶外,记忆最深的是红果实,采了
握在孩子们的手掌心。。。回来翻海子,正好翻到他的红色小马,便
迫不急待地拟出一首秋天的诗,只是标题一时想不好。
先贴在这里再说。

老刘七格 posted on 11/03/2005
下午匆匆赶到复旦去采访斯蒂格•德拉戈尔(Stig Dalager)先生的路程并不愉快,由于临时得知他已经到了上海,这迫使我在摇晃的出租车里,争分夺秒得阅读他上午在复旦的演讲内容。他写得很抒情,似乎更像是一位诗人而非学者的手笔,后来,拿到他的中译本新书《在蓝色中旅行――安徒生传》,翻了一遍,两厢比较,才明白那演讲内容,他已经写得很学者了。
出租车里看电脑屏幕写采访大纲,道路再平坦,一小时后也会有呕吐感。好在复旦的阳光猛烈,将所有的不适冲去,很快我就在咖啡厅,和德拉戈尔坐在了一起。
他见面就告诉我这次他是多么的忙乎

燕子——春的精灵
归去来辞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北方的早春虽然没有苏堤的春天来的早,但是就在南风和北风在天空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东风却悄然的掠过树梢,抚过田野。 于是,一场春雨过后,伴着泥土和麦苗的芳香,春天在田野中氤氲着、颤动着、摇曳着。迎春花率先掣出了金黄的小号,奏响了春的序曲。接着,小草儿顶破湿润的泥土,探出鹅黄的小脑袋,眨巴着小眼睛,东瞧瞧西看看,然后,敞开喉咙唱响第一篇春的乐章,没几天,就绿茵茵的一片一片,满是的。那柳枝也吐出嫩绿的细芽儿,向人们说着春天的故事。然后,

用典, 我注
分类:其它 创建于:2005-10-26 20:11:50 , 来源: 未名交友[回复]
今年伍月回北京,与李三达,刘自立两位仁兄,余世存贤弟在木樨地邮局后面的地下餐厅小酌。余世存是李慎之叔叔生前的忘年交之一, 又与自立相熟, 近期编了一本《非常道》,卖的不错,却自嘲是“靠老婆党”. 我父亲与李叔叔的友谊自四六年起直到六八年,而我的经历与自立是“何其象似乃尔”。三达的父亲李慎之与自立的父亲刘克林是燕京的同学,七九年曾写了两首诗悼念刘克林.
李叔叔的两首诗如下:
其一:
莫论诗豪兼酒豪,
昔日文坛抱旌旄,
羡君

废名废名 posted on 11/05/2005
燃烧的秋天
废名
在这暮秋傍晚
大地蔓延着桔黄和深红的火焰
从那广袤无边的麦田
到麦田尽头的山峦
丹枫的叶子们
一直燃烧到天边
那旖旎晚霞中透着火的
最纯正的颜色
燃烧着并投靠着
那吞噬着她的无边黑暗
秋天的颜色
是金子、葡萄酒和血的颜色
秋天
是苍穹之下所有生灵
合谋制造的一场
末世的狂欢
那失去家园的叶子
和那失去母亲的果实
将在漫漫白雪的覆盖下
腐烂着自己同时开始萌芽
默默地将
春天企盼
在远方
那年轻妩媚的春天
隔着冷若冰霜的冬天
透过哀鸣着的行行大雁
向被烧得步履蹒跚的秋天问讯
你是

zilibb posted on 11/04/2005
西门的指挥完全在我预期当中。尤其是今天,他的所有慢板,非常出色。
他的特点是,音乐像被控制的风一样起伏跌宕,又秩序井然,德国的浪漫是严谨的浪漫。
第一个曲子是拉威尔的 鹅妈妈组曲 。
西门的处理很严谨,甚至有点刻板。他注重音乐的色块,体现法国音乐的图画性,但是又很德国。在一个不像克路伊坛和伯恩斯坦的指挥风格中,再现一个他的拉威尔。
舞台效果,是在高潮的时候一般出现的爆棚效果。
他今天很卖力气。几乎所有细节都很认真。
——和他平时着便装指挥不同,他今天是一身晚礼服。
但是,他的魔鬼般的笑脸,还是从侧面可以看

ben ben笨笨 posted on 11/01/2005
秋天没有雪
在秋天的门里
我与树
紧紧纠缠
脚
伸进冰凉的空气里
战栗
秋天的灰尘抖动得
象冬天的雪片
灰尘却不是雪
当我与树纠缠
石头静静地旁观
没有争辩
它可看了有一百年
又何曾说过什么?
当我与树纠缠
地面升高了
积累了厚厚的,厚厚的负担
每一片叶子
都落得
举重若轻
仍然敲得痛人心弦
当我与树纠缠
禁不住要问
我为什么与你纠缠?
你在一点点脆弱
一点点消失
我难道是在送别你
象送别刚过去了的春天?
我继续与树纠缠
在一个沉睡的时间
被自己的声音惊醒
秋天还关在门的外边

战争音乐 ─ 古典大师们对战火的诠释
一八一三年,节拍器的发明人梅采尔(J. N. Maelzel, 1772-1838)创造了一架名为
Panharmonicon的自动管弦乐团,这部怪物般的机器在气动系统控制之下,能自行同
时演奏各种管弦与打击乐器;为了充分展现这个「乐团」的性能,梅采尔委托其好
友贝多芬谱曲。是年英国的威尔斯利(Arthur Wellesley)将军刚在持续多年的半
岛战争告捷,将拿破仑麾下的法国军队逐出伊比利半岛,这对友人为了迎合欧洲广
大反拿破仑群众的口味,决定以这位稍后因战功彪炳而被封为威灵顿公爵(Duke Wellington)之英国将领的战绩做

adagioxw posted on 11/03/2005
Meister Eckhart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Johannes Eckhart (1260-1328), also known as Eckhart von Hochheim and widely refered to as Meister Eckhart, was a German theologian, philosopher and mystic, born near Erfurt, in Thuringia. Meister is German for "Master", referring to the academic title he obtained in Paris.
Overview
Eckhart wa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Christian Neoplatonists, and although technically a faithful Thomist (as a prominent member of the Dominican Order), Eck

为力xw posted on 10/29/2005
自动开始,自动结束 郑和下西洋之谜
十五世纪初,中国进入航海史上前所未有的辉煌时期。郑和乘世上最大的“宝船”,浩浩荡荡向西洋海域进发。由这一壮举,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建立了密切的政治、外交、贸易关系,双方的文化交流历久不衰。明成祖死后,情况大变,下西洋之举被指责为浪费国帑,中国航海业迅速滑坡。
郑和是明成祖的亲信内监。郑和本姓马,远祖是中亚回教徒,随忽必烈征战云南定居于此。郑和从小当了明朝的俘虏,送人宫中成为宦官,分派到燕王朱棣府邸,因聪明乖巧,受到赏识。燕王推翻建文帝取得政权后,郑和因随同燕

又一篇余先生的 :)
结尾对老毛的推崇 - “笔者以为上阙气象意境阔大壮绝,其意境之美绝非一般文字语言所能形容,千古无此笔墨!”有点好笑。看来以毛诗作文学启蒙的就是不一样。:)
刘邦曾言:“乃公马上得天下,安事诗书?”奇怪的是,就是这位布衣出身鄙弃诗书颇有痞劣习气的汉代开国皇帝,扫平天下后,志满意得,起驾返回故里,与乡里旧邻共欢痛饮,酒酣耳热之际,一时心潮澎湃,奋袂而起击筑高歌,唱出一首著名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短短三句,直出胸臆,颇有王者气势,历代诗选往往

为力xw posted on 11/03/2005
怨望和愿望:巴金身后三事
南方周末 2005-11-03 16:17:41
为巴金送行 本报记者 朱强/摄
□本报记者 张英
10月25日,第八届巴金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巴金祖籍嘉兴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市作家协会、嘉兴市人民政府、上海巴金文学研究会共同主办。在上海参加完前一天举行的巴老追悼会,陈思和、李存光、陈子善、李辉等60多位学者,连夜赶往嘉兴,按照原计划参加这次会议。
本次研讨会为期三天,研讨会主题是“巴金与当代”,分为“巴金的创作和思想对当代文学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留下的不仅仅是古代艺术
南方周末 2005-11-03 16:20:19
1943年,“马踏匈奴”在西安展出,激励着人民的抗日斗志
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是现代中国第一次由政府独立组织的艺术文物考察活动。9月27日至10月30日,由广东美术馆和中国敦煌研究院主办的“抗战中的文化责任———‘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六十周年(1940-1945)纪念展”,在广东美术馆隆重展出
留下的不仅仅是古代艺术
□本报记者 万静
1940年,日本侵华战争的炮火已经烧到了中国的大西北,却偏偏有一批人,冒着被日军飞机轰炸的危险,在大

朱老剑客 posted on 11/02/2005
http://yueshui.sohoxiaobao.com
我来回复彭大泽先生,有了月水社还写什么信?我们组长夸您的书法好。
彭大泽先生:您多虑了。
啥叫不死?如果我不想把我的声音发出来太大呢?为什么偏要去世界舞台上叫唤?有人给我经济资助,我就去叫唤,用《茶馆》里的话说谁我钱我就为谁办事儿。我没骨气?至少我有良心。甭多了,你给中国任何一个人买两车皮“金嗓子喉宝”,你就知道他多能表达了,至少能占领一个村委会吧。
中国文坛穷,多少年都是这样。外国书号便宜,中国书号贵,为啥?穷疯了都,把书号都当个宝。这么贵的书号,为啥不赶

为何这宇宙选择了目前的这种状态而允许我在这里思考它?为何在一族同时存在的历史当中它要让我在这里对他和我自己提出诘问?
为何是我,为何是这样,为何我要问为何?
希望在哪里,为何我想知道希望在哪里?
相较于2000年前,我们是否还是走在我们自己的小径上而不是宇宙的灵魂里面?
为何人们创造了神,而且人们想要知道上帝的精神?
为何我们不愿挑战自己的存在,为何我们自认为是关于我们自身的一切?
为何改变是如此的困难?(历史将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从印度传说的乌龟塔,中国的天圆地方,到地心说,到日心说,到牛顿定律,到星系,

fanghuzhaimaya posted on 11/01/2005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记者:刘杰
网络同居模式在中国白领阶层的兴起体现了整个阶层的不安全感,人们纷纷寻求更为独立的生活,事实上也是在选择一种不容易被伤害的生活。
25岁的Jim是一家外企的职员,他每天下班回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网上的“家”去看一看。今年9月初,他在一家同居网站里认识了一位女孩,并很快和她建立了“家庭”,每天定时上网互诉衷肠。自从在网上领了“结婚证”后,他们便一起“装修新屋”。在他俩的精心照料下,“家”里的“花园”中,开满了上百朵娇艳的“鲜花”,共同“饲养”的“

圣伯夫,C.A.
Charles Augustin Sainte-Beuve (1804~1869)
法国文学评论家。早年习医,但不久即放弃医学,从
事文学写作。1830年他的诗集《安慰集》出版,没有引
起注意,遂改写小说,后又致力于文学评论。
圣伯夫在热衷于写诗的年月里,和雨果结成亲密的
朋友,经常出入于雨果家中,成为雨果夫人的情夫。1834
年,在雨果同他绝交之后,圣伯夫发表了他惟一的一部
小说《情欲》,书中情节影射他和雨果夫妇交往的一段
经过。这部小说也没有引起较大的反响。
圣伯夫发表过两部文学评论专著:《十六世纪法国
诗歌与戏剧的批评史》

音乐的叙述
余华
这是罗斯特罗波维奇的大提琴和塞尔金的钢琴。旋律里流淌着夕阳的光芒,不是炽热,而是温暖。在叙述的明暗之间,作者的思考正在细水长流,悠远和沉重。即便是变奏也显得小心翼翼,犹如一个不敢走远的孩子,
时刻回首眺望着自己的屋门。音乐呈现了难以言传的安详,与作者的其他室内乐作品一样,内省的精神在抒情里时隐时现,仿佛是流动之水的跳跃,沉而不亮。在这里,作者是那样的严肃,一丝不苟,他似乎正在指责自己,他在挥之不去的遗憾、内疚和感伤里,让思想独自前行,苦行僧般地行走

阿瑟阿瑟 posted on 10/31/2005
《有月》
疲日息于陵末兮,盈月始乎玄极。
揽列辰之精晖兮,皓天地之沉夕。
随流云之缥缈兮,魂漫漫其游历。
岂毋察乎九州兮,听素娥其太息。
子巡于旮旯兮,人碌碌而何为。
矉丰隆之燎目兮,发幽昧之所栖。
曰幽昧其咎尤兮,委兹世于万罹。
蔽日以为薮兮,溷秽荫以为滋。
惟黔首其昏昏兮,性怐愗而湮迷。
光禹甸之寸土兮,燃吾血以昭时。
女潜于旰帷兮,犹弱婴于襁中。
莫知其寒凛兮,殊感其和融。
岂阳阿以为居兮,身尽瘁而屈躬。
既星穹以为庐兮,心卑微而从容。
曾仰日之炎炎兮,惟其酷之可恫。
乃自遁于幽

liaokangwenzhai posted on 09/29/2004
伦敦餐桌上的王尔德
梅疾愚
一
二战过后,有人曾经问过叼着大雪茄烟的丘吉尔,你来生愿意与谁倾心长谈?丘吉尔毫不迟疑地回答:奥斯卡•王尔德。
可王尔德的名声一度并不好,一些道貌岸然的英国绅士还在以道德的名义不停地声讨他,认为他是一个伤风败俗的“败类”。那时候,王尔德去世已经近半个世纪了,彬彬有礼的英国上流社会“礼遇”给他的骂声一直不绝于耳。可大英帝国首相、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丘吉尔却对他情有独钟,将其视为知音,并把来生预支给了他。

朱老剑客 posted on 11/01/2005
http://yueshui.sohoxiaobao.com
关于宠物:
今天小猫把我养的吊兰拽下来了一根儿。
朱老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暴捶了它四十回合。
不过小猫大了,比较禁打,这回摔了那么多次竟然腿不瘸、脖子不断。
于是又加了四十回合。使用朱老搞猫十大酷刑之一——往板凳上摔。竟然让它躲开了,要不就是我摔歪了。还把我的大脚趾头挠了三个血道子。
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又打拼了四十回合。使用朱老搞猫十大酷刑之二——小猫拉力器,然后如橡皮筋儿一样把它猛弹出去。这回小猫忙跑。我歇会儿再战,先给自己的脚趾头上红药水。

manat黎江 posted on 10/31/2005
(新浪读书讯)以“作者追忆与文学大师巴金的往事, 将新浪漫三部曲和千朵玫瑰献给巴金先生和所有热爱文学、追求永恒爱情的人们”为主题的“10・23”贝拉作客北京王府井书店签售新书活动,虽然获得成功,却引发了媒体和读者的争议。何谓“新浪漫文学”,三部曲是否少儿不宜,成为众人争论的焦点。
一位来自湖南的19岁女孩接受笔者采访时直言不讳:贝拉的三部书我看过,也许因为没有经历过和年轻的缘故,对书中直白的性描写感到面红耳赤。另两位18岁上下的学生认为,他们难以理解书中的性描写,这样充满浪漫情调的书给中学生看不大合适。

阿姗阿姗 posted on 10/30/2005
先上几张照片:

gadflygadfly posted on 10/11/2005
Classical guitarist Julian Bream reviews 500 years of musical history involving the Spanish guitar and its distinctive music. In this television documentary he takes viewers on a sojourn to various locales in Spain including Seville, Toledo, Madrid, and Barcelona. Highlights include Bream performing with the Chamber Orchestra of Europe, with scenes that feature striking Spanish geography and architecture, commentary on Spanish culture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guitar, and information about related instrument

(c) 2010 Maya Chilam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