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博客上的部分原文与翻译
2006-08-30 16:24:26
This blog is open to invited readers only Sex and Shanghai /欲望上海http://chinabounder.blogspot.com/index.html昨天还可访问,直到今天早上已经设限不对陌生人开放了。
页面部分内容翻译如下:
下面是一些来自这个名为Sex and Shanghai的博客里的内容,作者自号Chinabounder。我把自己的翻译贴出来,有不准确的地方,欢迎懂英语的朋友来提提意见
……In spite of the title of this blog, my whole life is not purely a quest for sex; the company of women is simply m

陶哲轩:一个华裔数学天才的传奇
南方周末 2006-08-31 14:53:35
同样是奥数奖牌得主,为什么他能够获得“数学界的诺贝尔奖”?
陶哲轩:一个华裔数学天才的传奇
□本报记者 李虎军
2006菲尔兹奖(数学界的诺贝尔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四位获奖者中的两位,俄罗斯的佩雷尔曼和澳大利亚的陶哲轩,均为昔日奥数金牌得主。相形之下,中国虽然也有不少奥数奖牌得主,却没有人能够取得像他们那样的杰出成就,有些人甚至远离了数学。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陶哲轩从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手中

xwxw posted on 08/30/2006
Rembrandt van Rijn
http://en.wikipedia.org/wiki/Rembrandt
http://de.wikipedia.org/wiki/Rembrandt
Holy Family (1640)
史宾格勒顶推重伦布朗,说他是一个终极。“伦布朗的光”,傅雷在
伦布朗第一讲中说:
但伦布朗底最大的特点还不只在光底游戏上。有人且说伦布朗底光底
游戏实在是从荷 兰底房屋建筑上感应得来的。幽暗的,窗子极少,
极狭,在永远障着薄雾的天空之下,荷兰底房屋只受到微弱的光,室
内的物件老是看

icecream方壶斋 posted on 08/30/2006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vWOQR76IPY
另外在该网站搜索:furong
北京胡同被拆,老外纪录:http://www.youtube.com/watch?v=DqETN2qu-fU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qRt6oK2k2s
拆迁:http://www.youtube.com/watch?v=gm5GBJwHry4

见鬼
□侯文詠
有一次大家兴致来了,关起灯来讲鬼故事。这是我朋友的朋友讲的故事。他特别强调那是千真万确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常得深夜开车从北宜公路回宜兰。偏偏北宜公路是出了名的闹鬼的地方,特别是夜晚行经九弯十八拐,一路有人丢撒冥纸,那气氛,活生生就是阴间地府的感觉。
那阵子,台湾从南到北都有闹鬼的传闻。有人说那是人造的恐怖,也有人坚持真的有鬼。我本来就是个胆小的人,听多了闹鬼的故事,三更半夜开车走北宜公路,更是提心吊胆。我很担心路上忽然有什么跑出来,或者引擎忽然停了下来。

Fengzixw posted on 08/28/2006
thanks for all the concerns from Benben, Lucy, Sunlover, LingHu,
Ah-Shan, Weili, Hua, July, etc. etc. etc.
Sincerely!

'On Photography'
Reviewed by WILLIAM H. GASS
Published: December 18, 1977
ON PHOTOGRAPHY
By Susan Sontag
Mirrors and fatherhood are abominable, the anonymous narrator of one of Borges's apocalyptic tales tells us, because they multiply and disseminate an already illusory universe; and if this opinion is, as seems likely, surely true, then what of the most promiscuous and sensually primitive of all our gadgets -- the camera -- which copulates with the world merely by widening its eye, and t

Lucylucy posted on 07/11/2006
The Writer
by Richard Wilbur
In her room at the prow of the house
Where light breaks, and the windows are tossed with linden,
My daughter is writing a story.
I pause in the stairwell, hearing
From her shut door a commotion of typewriter-keys
Like a chain hauled over a gunwale.
Young as she is, the stuff
Of her life is a great cargo, and some of it heavy:
I wish her a lucky passage.
But now it is she who pauses,
As if to reject my thought and its easy figure.
A stillness gr

An article from New Yorker. One of the authors (Sylvia Nasar) also wrote "A Beautiful Mind".
MANIFOLD DESTINY
by SYLVIA NASAR AND DAVID GRUBER
A legendary problem and the battle over who solved it.
Issue of 2006-08-28
Posted 2006-08-21
On the evening of June 20th, several hundred physicists, including a Nobel laureate, assembled in an auditorium at the Friendship Hotel in Beijing for a lecture by the Chinese mathematician Shing-Tung Yau. In the late nineteen-seventies, when Yau was in his t

五十年: 散文与自由的一种观察(六)
作者:林贤治
六 其 他
要评价一个时代的文学,必须正确评价这个时代。
社会制度,生产,生活,风气,人们普遍的心理状态,对文学的生成,发展,倾向和风格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而这一切,又必然地建基于整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之上。这是一个巨大的整体。物质与精神,精神与精神,彼此以不同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即使为了便于观察,使用多种理论和方法,把每一个别、具体的东西分割开来,也无法消除其中与整体相联系的或明或暗的标志。其实,更接近本质的观察是带整体性的观察。

五十年: 散文与自由的一种观察(五)
作者:林贤治
五 枝 叶 (下)
王小波与张承志有着大致相同的经历。两个人都当过红卫兵,当过上山下乡的“知青”;对这样两种角色,王小波倒不像张承志那样热烈地认同,而是一再反思自己的受“愚弄”,自我批判,自我否定。他们都曾经出过国,只是王小波在美留学,情况比较稳定,不同于张承志的当代表和做苦工,先后有着反差极大的荣与辱的体验;还有,是他们后来都辞去公职,置身于少数自由撰稿人之列。可是,除了不同的生活体验之外,他们整体的精神状态,思维方式和创作风格都

五十年:散文与自由的一种观察(四)
林贤治
四枝叶(中)
贾平凹出身于秦地的普通农家,谈不上“家学渊源”;他的第一批作品,也是为水利工地的黑板报写作的。后来,他怎么竟进入“废都”,以善玩书画石头的名士风度而名满天下?前后贾平凹判若两人,令人感觉兴趣的是,他从哪里获得如此神魔般的力量改变了自己?
在一篇文章里,贾平凹回忆说,当初“背着一卷印花粗布纺的薄被子从山地来到西安,一站在金顶辉煌的钟楼面前,我险些要被吓昏了”。现时的心境如何呢?他引了两句唐诗曰:“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在这期间,

五十年: 散文与自由的一种观察(三)
作者:林贤治
三 枝 叶 (上)
别林斯基曾经指出,沙俄文学批评特别注重爵位制。其实择地皆然,只是东方国家相对显得更加势利罢了。在中国,身居高位历来有助于文名的传播,这是为一个传统的权力中心社会所决定的。五十年来,由于文艺和出版机构实行集中管理,整套行政等级体制实际上相当于“爵位制”;文化官员完全可以利用职权,而不是凭借作品为自己积累文学资本。从前的政治运动固然使一些作家和作品升沉无定,近年的商业炒作,包括行内人操办的各式座谈会,也都一样可以使作品的

五十年: 散文与自由的一种观察(二)
作者:林贤治
二 干
文学历史的发展不是一个平均数。对于特定的民族文学来说,时段的长短,对其兴衰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影响。“五十年”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此间,但见我们的文学批评家和文学史家纷纷推举“大师”,罗列“经典”,不禁令人想起人类学家弗朗兹·博厄斯的一段话:“一位找到一块碎陶片的人,传到我们耳中就被说成了一位考古学家,找到两块碎陶片的人被说成了优秀的考古学家,找到三块碎陶片的人便成了一位伟大的考古学家。”这里强调的是价值判断的科学性和严肃性。总的来说,为我们所目

五十年: 散文与自由的一种观察(一)
林贤治
如果说文学研究还有什么意义的话,那么它一定要填补水银柱上的空白,要使人为的、或者是基于自我蒙骗的、似乎是现实的燥热冷却下来,对其进行重新整理,创造新的比例。
〔德〕伯尔
无论如何,打倒乐观主义!
〔美〕尤金·奥尼尔
一根
回顾五十年中国文学,如果将目力固定在某一种文体上面,不能随意移动,却要求确切地说出它的位置,性质和质量,无疑是困难的。
一个时代的文化是一个统一体,只要触及其中的任何部分,都会牵涉到整体。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文学固然无法摆脱来自

茵儿茵儿 posted on 08/29/2006
序:这不是小说,这可是我家的真人真事儿。看着满意了您叫个好儿,看着不满意您就假装没看,不过请您记得,您一定不能嘲笑,您也一定不能说难听的话儿。因为这是茵儿的亲爹娘。
老张就是我爸。姐妹中只有我敢当着老爸的面这么喊,也只有我这么喊他不生气,换了另外几个孩子,试试,准跟你急。你问为什么?因为我们张家从我爷爷的爷爷那一代起就光生男孩,我是几代以来第一个姑娘。尽管后来我们家一连生了三个女孩,却也动摇不了我在老爸心目中稳固的地位。所以,说起老爸的爱情,我也最有发言权。
一、骗婚
如果没有算错的话,老张跟我妈结婚

令胡冲Susan posted on 08/29/2006
Theogony reading notes
Introduction: Theogony is a Greek poem that explains the beginning of the universe and the origins of Gods in Greek mythology.
***.
I just learned the origins of the terms “Hellenic” and “Hellenistic”. Greeks consider themselves descendents of Hellen, the son of Deucalion and Pyrrha, who repopulated the earth by throwing rocks after the great flood. Deucalion in turn is the son of the famous hero Prometheus, who brought fire to mankind.
***-
Remember the painting

xwxw posted on 08/28/2006
图书馆,公共了吗?
“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猜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作家、阿根廷国家图书馆前馆长博尔赫斯
公共图书馆是地方的资讯中心,备有各种知识及资讯供读者取用。
公共图书馆提供无私的服务,不因年龄、种族、性别、信仰、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而有差异。少数民族、身心障碍人士、住院病患、在监人士等,有事实上的困难,无法利用常态性的服务及资料时,公共图书馆应针对他们的需求,提供特别服务。馆藏及服务不应屈从任何意识形态、政治或宗教的审查,也要抗拒商业行为的压力。
———摘自联合国

阿姗ZT posted on 08/30/2006
Nobel prize winner Naguib Mahfouz dies
By LEE KEATH, Associated Press Writer
CAIRO, Egypt - Naguib Mahfouz, who became the first Arab writer to win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for his novels depicting modern Egyptian life in his beloved, millennium-old corner of Islamic Cairo, died Wednesday, his doctor said. He was 94.
Mahfouz, who was accused of blasphemy by an Islamic militant and survived a stabbing attack 12 years ago, wa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last month after falling in his home an

rzpKEVIN posted on 08/29/2006
qinggang方壶斋 posted on 08/29/2006
8月26日,参加Elena 的15岁生日庆典。
Elena的色调是藕荷色。整个大厅都突出主题,气球白色藕荷色相间,餐桌白布上覆盖藕荷色的布,椅子上也是白椅罩配上藕荷色的椅背装饰。她妈妈,姨妈,姥姥都穿着瓦哈卡百花裙。大厅入口摆放着一张硕大的装在古典式镜框中的Elena穿15岁庆典礼服的照片。远看以为是肖像油画。如果真是油画, 就更提气了。
席间见到Carla. 今天是听到她说话最多的一次,主要是向我带去的朋友介绍15岁生日宴会的情况。言谈中得知她现在在两年制学院上学,修的课里面有妇女研究。这又让我惊讶了一回。我想她和她姐比较起来,可

Julydeunde posted on 08/29/2006
人们不讲道理、思想谬误、自我中心,
不管怎样,总是要爱他们;
如果你做善事,人们说你自私自利、别有用心,
不管怎样,总是要做善事;
如果你成功之后,身边尽是假的朋友和真的敌人,
不管怎样,总是要成功;
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被遗忘,
不管怎样,总是要做善事;
诚实与坦率使你易受攻击,
不管怎样,总是要诚实与坦率;
你耗费数年所建设的可能毁于一旦,
不管怎样,总是要建设;
人们确实需要帮助,然而如果你帮助他们却可能遭到攻击,
不管怎样,总是要帮助;
将你所拥有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你可能会被踢掉牙齿,
不管怎样,总

Julyxw posted on 08/09/2006
七夕
即使我是粗心大意
也看見你們啦!
天河上下
一邊是牛郎,一邊織女
織女--夏夜天空最亮麗的星
伴一張織机
編織一對朴素的夫妻
一樁古老的愛情
也可以說伴一張琴
彈奏天上人間最美好的傳奇
撒滿天地的音符……
即使天空蒙一層霧
我也是看見了的!傾聽
隔河一對鷹的眼睛
2006/08/01
====
易了三稿,从白描到象征再回归朴素。今天弄得头痛,倒也出来了一
首七夕。现在可以全心写盂兰节。。。

http://en.wikipedia.org/wiki/Gian_Lorenzo_Bernini
http://it.wikipedia.org/wiki/Gian_Lorenzo_Bernini
Bernini: La Bienheureuse Albertona
Saint Teresa
巴罗克,巴罗克!贝尼尼的罗马,傅雷提到为艺术艺术的东西:
到了这个地步(……在拉斐尔与弥盖朗基罗之后),当必得要以任何
代价去吸引读者或观众的时候,当一个艺术家或诗人没有十分独

LilyJuly posted on 08/28/2006
去年在南卡出差,在旅馆里照的。

July posted on 08/28/2006
Sorry, I couldn't think a better topic :-))

《易传·系辞》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两仪有说是阴阳,有说是天地。有许多种解释,以下所摘录是“数学”的一种,比较平易,如浪花一朵,供有兴趣者参考。历史上有许多高德大儒解释过易学,读来更为波澜壮阔。
-----------------------------------------------
物质世界是运动的,从“无”到“有”是一切事物于时间轨道上辩证演化的过程,这也正是《老子》所概括的:“道,可道,非常道。”从说不清、浑沌状态的道(无极),演化为可以说清、负阴而抱阳的道(太极),《周易》将其概括为:“是故《易》有太

“不要羞辱在精神领域工作的人”
——专访索科洛夫
“我的职业通常被称作电影导演,但我认为目前的电影对我并没多么重要”———索科洛夫
希特勒与俗世的人有更多共同点
记者:您在《生命挽歌》里刻画音乐家,与您在“权力三部曲”里刻画重要历史人物,手法和视角有什么不同?
索科洛夫:我想我的手法是一样的。对我而言他们首先都是活生生的平常人。即便某个具体的人因为做了不一般的事情而成为历史上的“人物”,比如希特勒,我仍然是力图找到这些历史形象背后真正的“人”。
就拿希特勒来说,我想要找出他内

太阳系大行星之争:新闻价值大于科学价值[科学]
事情的发端至少可以追溯到七年前热起来的对冥王星大行星地位的质疑,而今年8月15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 AU)一个七人小组的草案使之达到了戏剧性的高潮。
“我认为已经出现了太多毫无价值的东西,我们现在应该把整件事情都丢下。”美国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的行星科学家克里斯·麦克凯伊(Chris Mckay)说。
他所说的“整件事情”指的是全球天文学家“海选”大行星这件事。太阳系中已知的大大小小的天体数以万计,此外还有不计其数有待发现的新天体,一些天文学家想要确定其中

桑耶之渡
南方周末 2003-02-20 13:45:32
这是西藏最繁忙的渡口之一。每天都有许多朝圣者,要渡江去看一看桑耶寺。邓启耀/FOTOE
艾略特用伦敦桥做了一面镜子,给活着的人看;西藏的佛学大师用舞蹈做了一面镜子,让每个人观照自己的本相。那舞蹈叫做“羌姆”,在寺院里表演。上演“羌姆”的那座寺院,名叫“桑耶”。
桑耶之渡
□郭净
我曾读过艾略特的《荒原》,有几句总揣摩不透:
Unreal City,
Under the brown fog of awinter dawn,
A crowd flowed over London Bridge,somany,
I ha

(c) 2010 Maya Chilam Foundation